
基地全景。
红网时刻新闻10月30日郴州讯(通讯员 黄欣 李铁南 阳梓捷)10月30日,海拔600米高的资兴市茶坪瑶族村的枫树岭,薄雾笼罩,凉意浓。新建的100亩锥栗基地里一派火热场景:大型挖机开挖路基、平整土地忙个不停,立电杆、拉供水管的工人施工忙......一直忙碌基地建设的村党支部书记盘范辉看着即将建好高山锥栗基地,憧憬着锥栗苗长大成林、挂满“金果果”的丰收景象,幸福满满。

机械化施工。
茶坪瑶族村是资兴市唐洞街道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辖8个村民小组,1261人,瑶族人口超80%。2010年享受国家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政策,整村从原碑记乡茶坪岭上搬迁到资兴城区的唐洞街道,成为“城市居民”。“我们从罗仙岭搬下山,除了保护传承瑶族文化,还要发展产业,让村民‘富’脑袋的同时要‘鼓’钱袋。”盘范辉说。该村搬下山后,强化党建引领,念好发展经、唱好文旅融合歌,引领村民增收致富。

运送材料。
今年,茶坪瑶族村积极向上争取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0万元,在海拔600米高枫树岭流转荒山荒岭100亩,新建高山锥栗基地。“从立项、规划设计,到开挖、整地,我们村集体没花一分钱,相关手续办理市里有关部门一路‘绿灯’,街道领导和驻村干部一路“护航”,还有优秀的绿色龙头企业支持。”盘范辉言语间很是感激。该基地采用“村经济联合社+龙头企业+基地”模式种植高山锥栗,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带动村民发展产业,铺设“致富路”,确保村集体增收、村民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实现家门口就业的“三赢”效果,助力产业振兴。
截至目前,该基地的前期土地平整、附属的供水供电、管理用房等附属工程正在进行中,预计本月底完工,下个月开始移栽幼苗,春节前完成幼苗移栽。锥栗树3年后挂果,4年后进入初果期,每亩收入4000元左右,基地每年收入可达40万元,村集体每年纯增收10万元。6年后,进入盛果期每亩收入8000元,基地每年收入可达80万元,村集体每年纯增收20万元。试果期内,该村还将在基地推广使用“以种养种”(套种西瓜、香瓜、生姜)生产模式,每亩纯收入2500元,实现综合利用土地闲置期,增强土地肥力。“我们的锥栗一定会成功,有专项资金支持,有技术指导员全程指导;锥栗‘不愁卖’,与郴州市的龙头企业签订了包销合同。”盘范辉信心满满。锥栗成林后,还可发展养鸡、养鸭、种植药材等林下经济,进一步提高基地的经济收入,带动其他产业良性发展。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黄欣 李铁南 阳梓捷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