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24日郴州讯(通讯员 李文杰 邓雷 卢军 高崇善 李泽人 杨壮壮 徐悦娜)为推动红色基因融入基层治理,激发选调生与村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使命担当,10月23日,在桂阳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科协指导下,“桂阳星火”宣讲团把课堂搬到正和镇夜宿梨山红色教育基地,并在朝阳社区居委会举办“赓续红色血脉,砥砺时代担当”微党课宣讲活动。为来自方元、荷叶、欧阳海、正和等乡镇的30余名党员、村干部代表送上了一堂“红色桂味”微党课。通过调研+授课+思想碰撞,一条红军过境桂阳的“纪律作风路线图”在基层干部心中点亮。

走进红色基地,追寻先辈足迹。活动从参观夜宿梨山红色教育基地开始。宣讲员生动讲述了红军“夜宿梨山、秋毫无犯”的纪律故事,再现了那段烽火岁月中红军与群众的鱼水情深。村干部们认真聆听、驻足凝视,从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中感悟红色精神的力量。
聆听本土故事,感悟初心使命。随后,村干部代表齐聚朝阳社区居委会,聆听由“桂阳星火”宣讲团主讲的红色微党课。宣讲团成员以桂阳本土红色记忆为主线,系统梳理了红军长征过境桂阳的整体脉络:1934年,红六军团、红三军团与中央机关干部团、红五及红八军团三支部队先后途经桂阳,在正和、方元、荷叶等地留下众多红色印记。三支队伍虽路线不同、时间有别,但始终坚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的纪律,与桂阳百姓结下深厚鱼水情。

微党课重点讲述了红军在方元镇燕塘社区与荷叶镇发生的红色故事。“一碗南瓜粥,温暖一家人。”当年逃荒至燕塘的唐仁志一家,困于妻子重病、孩子挨饿,正当绝望之际,红军战士送来仅有的南瓜粥与“打土豪”分来的粮谷,还请来医生救治其妻子。“这碗粥装的是红军对百姓的牵挂,如今我们做基层工作,更要把村民的急难愁盼当成自己的事。”新市村村支书谭智平听完故事深有感触。此外,燕塘社区“小红军挑水”的故事,折射出红军战士严守纪律、主动为民的担当精神;“枪毙蔡麻子”的正义之举,则彰显了红军“为民除害”的决心。
在荷叶镇,“潮泉书院的灯火”照亮了红军伤员前行的道路,地下党员谭延华组织群众支援红军,最终英勇牺牲;“新塘村民护红军”的感人故事,书写了军民同心、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茅窝之战”中红军战士宁死不屈、浴血奋战的壮举,更是激励着新时代基层干部在困难面前勇毅前行。“这些本土的红色故事,我们听得真、记得牢,更要传得远。”水边村村支书兰陈赓现场说道。
碰撞思想火花,共话责任担当。“红色故事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我们干事创业的精神灯塔。”全义村村支书侯志坚认识到:“基层工作的底气,永远来自群众的支持。”谷田村村支书刘瑄在课后交流中表示,“要将红军‘纪律严明、心系群众’的精神融入乡村治理,在秸秆禁烧、环境整治、为民服务等具体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既守好规矩,又暖好民心。”此外,宣讲团成员从青年视角出发,提出以“红色+新媒体”的方式扩大文化传播力,利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把“微党课”升级为“微剧场”,让红色故事“活”起来,走进千家万户。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思想碰撞不断,为后续活动宣讲提供了更有创意的新思路。

红色精神引领,赋能基层治理。本次活动以“红色实地调研+现场微党课”的形式,推动红色教育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引导村干部从桂阳本土红色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读懂“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强化担当之能。廖家村村支书欧阳玉灵学习后说道:“我们要学习红色精神中所蕴含的特质,并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暮色渐染,夜宿梨山的回响里,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仍在延续。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红色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场面向基层的初心叩问。从“一碗南瓜粥”的温情到“茅窝之战”的壮烈,从“小红军挑水”的担当到“新塘村民护红军”的赤诚,本土红色故事如同一颗颗火种,在基层干部心田播撒下“纪律严明、心系群众、攻坚克难”的精神基因。当红色精神照进现实,当历史担当化为当下作为,正和镇的夜晚已亮起新的灯火——那是基层干部眼里灼灼的信念之光,是乡村振兴路上稳稳地实干足音。“桂阳星火”宣讲团通过本次微党课宣讲,让红军精神在桂阳乡村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李文杰 邓雷 卢军 高崇善 李泽人 杨壮壮 徐悦娜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