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临武县:以发展之翼铸精工之魂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蒋淑芬 雷沅涛 郴州报道

新能源时代产业狂飙,人力资源,是基础支撑,更是核心引擎。

湘南临武,一条贯穿“矿石提锂—材料制备—电芯制造—系统集成—电池回收”价值链的锂电产业高地正快速崛起,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ba7b2d274cc81a130f6d273a7505a66a.jpg

在这方大有可为的产业集聚热土上,“临武锂能精工”劳务品牌,以其独特的“精工艺、高素质、专业化”基因,为产业输送“血液”,重塑临武作为锂电强县的“发展脊梁”,实践着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共生,走出一条技业融合、质效双升的特色发展之路。

精工魂——不追规模,专铸工匠

“精工艺、高素质、专业化”,是“临武锂能精工”培养体系的锚定目标。

“临武锂能精工”自创立伊始,便摒弃传统劳务输出的规模路径,着力培养“懂理论、通工艺、能动手、善创新”的复合型技能工匠。

该品牌,深度嵌入临武日趋完善的锂电生态圈,聚焦研发、材料、电芯生产等核心价值环节,将人才培养视为推动技术迭代与产业跃升的关键一环。

68ea5b3bf30959ed6a129a4de0547444.jpg

“我们培训的,不是流水线操作手,而是驱动智造未来的锂电工匠。”湖南久森新能源相关负责人的话语,道出了品牌以“精工”为内核的战略定位。

这一清晰定位,精准切合了高质量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刚性需求,使品牌在劳务体系中独树一帜。

a0ea8f89bb30b9364a2213be28a378ba.jpg

“培训不走过场,结业即上岗”,是“临武锂能精工”培养体系的鲜明特色。

其间,该品牌紧密联合久森新能源等龙头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发覆盖锂电全流程的实战课程,实现“课堂接轨车间、教师亦是工程师”的深度融合。

同时,推行“边训边用、训用一体”模式,确保“培训不走过场,结业即上岗”。这一深度协同机制,有效缓解了企业的“技工荒”,更为劳动者铺设了“入职即稳岗、成长有通道”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该品牌已累计培训专业技术工人1000余人次,培训后稳定就业率高达96.5%,人才培育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强大生命力凸显。

发展翼——不止就业,更是致富

“临武锂能精工”品牌的辐射效应,远超传统就业范畴。

“以前在外面打工,我有一技之长吃的是技术饭,虽然工资待遇不错,但是家里的老人和妻儿却照顾不到,长年累月牵肠挂肚也总不是个事,现在在家门口实现技术价值,总算了却了自己多年来工作、家庭两不误的心结。”

技工李某的肺腑之言,让价值提升的生动写照恰中肯綮。

从高校学子到返乡人员,从脱贫群众到转岗职工,越来越多人通过掌握锂电技能,不仅端稳了“绿色饭碗”,更在技术精进中蹚出了“金色前程”,实现个人成长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目前,该品牌已直接带动就业超1万人次,间接带动就业约3万人次,从业人员年均收入显著高于区域基准,一批技术骨干凭借精湛技能实现增收致富。

44.jpg

随着临武锂电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并向高端迈进,“临武锂能精工”这支队伍,实现了从“制造者”到“创新者”的蜕变。

他们扎根生产一线,或深度参与新材料研发、工艺优化、产品性能测试,或积极探索并投身全固态电池研发、锂渣资源化利用等前沿领域,成为推动产业进阶不可或缺的智慧力量。

一地一企一兴衰,一村一户共富暖。

赋能产业,智造未来。从劳务品牌到行业标杆,面向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召唤,“临武锂能精工”已交出新答卷。

立足新起点,临武县将持续深化“精工”内涵,加速品牌标准化、体系化、品牌化建设,构建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集产学研训于一体的创新高地,将“临武锂能精工”打造成辐射全省锂电产业的人才培育标杆,以“人才红利”贡献临武智慧,以“精工力量”赋能锂电高质量发展。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蒋淑芬 雷沅涛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54/67/1537455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序厅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