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秋意浓情暖桑榆,人间重晚晴正浓。为营造关心关爱老年人、共建共享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浓厚氛围,红网时刻与郴州市民政局联合开设“郴心银晖”专栏,以笔墨光影礼赞“银发人生”。
这里有“银龄榜样”的璀璨星光,走近全国敬老爱老典型,聆听他们的温情故事,见证岁月沉淀的榜样力量;这里有“法治护老”的坚实屏障,剖析典型案例,守护最美夕阳红的合法权益;这里有“社区共融”的创新实践,探秘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幸福密码,记录城市与长者双向奔赴的动人图景。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唐哲宁 通讯员 谭文娟 郴州报道
刘彬,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华湘医院副院长兼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扎根基层医疗三十载。从矿区医生到医养融合先锋,她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为信仰,将青春奉献给基层医疗事业。
2017年,面对人口老龄化社会趋势,她主动牵头医院医养结合转型,带领团队从零起步,自学考取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多项资质,八年探索使华湘医院医养业务跻身全市前列。
刘彬为老人义诊。
矿山孕育的赤子之心
生于核工业功勋铀矿山711矿,父辈“献了青春献终身”的精神深植刘彬心中。儿时目睹医护人员在有限资源下救死扶伤,她毅然报考医学专业。
“我要用所学守护父老乡亲!”1997年从郴县卫校毕业,她不顾父亲劝阻,执意回到矿区。“穿上白大褂那一刻,我就知道自己选对了路。”从医28年来,从门诊出诊到出院随访,刘彬一直保持着细致耐心、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她视患者如亲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当地群众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刘彬(右二)与同事们为老人检查身体。
医养融合的破冰之旅
刘彬的养老服务之旅始于2017年,当时医院领导班子提出转型医养结合。面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浪潮,她敏锐地嗅到机遇:“医疗资源必须跟着需求走,专业医养服务就是朝阳产业。”但转型之路充满荆棘。面对转型初期的资源匮乏,她与同事们到全省各大养老机构调研。缺乏专业人才,就自学考取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心理咨询师、养老护理培训师等资格证。白天奔波于郴州市区各大医院推广业务,夜晚钻研养老机构运营书籍。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她们曾像普通推销员一样,为老年患者和家属推荐新业务,却遭遇误解和冷遇,被其他医院工作人员驱赶,甚至承受同行言语讽刺。但刘彬的耐心和坚定从未动摇。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用细致入微的服务打动人心。在走访调研中,她会花数小时倾听老人需求,从饮食起居到心理疏导,无不亲力亲为。这份耐心源于她对基层的深厚情感,“我在这里生根,就要尽己所能回报滋养我的土壤。”
经过八年探索,如今,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华湘医院的医养业务已在全市养老行业中名列前茅,现有医养患者一百余人,入住率达90%左右,年业务收入达千万。
刘彬经常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
超越职业的大爱情怀
如果说耐心是刘彬养老服务的基础,那么爱心和温情则是其灵魂。刘彬坚持深入基层了解需求,将医者仁心延伸至养老服务每个细节。2018年5月,刘彬接治一位从市四医院转院到华湘医院疗养中心的危重病人方老(化名),方老未曾结婚也无子女亲人在侧,长期租住在市四医院附近小区的一间杂房内。经过医护人员的紧急抢救,老人从ICU病房脱离了危险,但无力偿还高昂治疗费用。得知情况后,刘彬找出丈夫的衣物为老人御寒,亲手做饭送餐,助其度过危险期。
刘彬的爱心不只治愈身体,更温暖心灵。她常坐在老人床边,轻声安慰:“您不是一个人,我们都在这里。”最终,与政府部门协调,老人被妥善安置到养老院。这个故事不是孤例,而是刘彬养老服务理念的缩影,真正的医疗救助,既要治愈病痛,更要填满心灵的荒原。
在繁忙的医务之余,刘彬的温情服务延伸到更广的公益领域。2018年起,她资助三名困境儿童,并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受助学生小玲(化名)在信中写道:“刘妈妈,您送来的不只是物资,更是让我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信念。”这种润物无声的善举,恰如她在医养工作中践行的理念。
在刘彬的带动下,华湘医院组建起志愿者服务队,累计开展义诊200余次,惠及群众超4000人次。“如果说我是一棵树,群众就是滋养和让我成长的土壤。我在这里生根,也要尽己所能回报他们。”刘彬深知身在临床一线岗位,只有将自己深深扎根在基层,才能真切了解百姓们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职业技能水平,给患者提供更精湛的服务和力所能及的关怀。
从矿工后代到医养先锋,刘彬用半生诠释了何谓“择一业终一生”。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医者的职业坚守,更感受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文明火种。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唐哲宁 谭文娟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