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22日郴州讯(通讯员 邓梦婷 曹宇君)随着机械轰鸣声响起,汝城县大坪镇堆山村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油菜快速完成收割、脱粒、分离、粉碎等工序,油菜籽通过卸粮口源源不断流入车斗,粉碎后的秸秆化作天然肥料均匀还田,为后续水稻种植提供天然肥料。
“收完油菜之后种水稻,稻油轮作这模式实实在在让我们的钱包鼓起来了!”大坪镇人大代表、种植大户邓玉兵感慨道。自2001年返乡创业以来,邓玉兵流转土地面积从几十亩至500余亩,不仅为村里提供多个长期就业岗位,农忙时节更带动超百人次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端稳“饭碗”。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近年来,大坪镇人大积极探索履职新路径,将履职实践深度融入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大局中。
调研开路,盘活耕地资源。针对3万余亩零散耕地,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推动李屋、堆山实施1400余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实现连片田块节水灌溉,亩均成本降低200元,“巴掌田”变身“高产田”。
政策赋能,激活产业动能。采用“示范基地+大户+散户”模式,镇人大代表走村入户宣讲惠农政策,激活农民种植热情,全镇油菜种植面积超1.2万亩,近年来打造的千亩油菜花海成为大坪镇农旅融合新地标、增收致富新引擎。
科技助力,破解生产难题。发挥代表中“田秀才”“土专家”的专业优势,组织其深入田间地头答疑解惑,收集推进农业生产的意见建议6条,并纳入镇人大会议重点督办建议,形成问题“收集—交办—解决—反馈”的闭环。
春赏油菜花海,秋收金浪稻穗。稻油轮作基地一头承载着村民的幸福生活,一头连接着乡村振兴的现代化路径。下一步,大坪镇人大将持续深化“人大代表+”模式,在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上精准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邓梦婷 曹宇君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