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8日郴州讯(通讯员 谭利炳 何丽 李晶)“前清明冷,后清明寒”是安仁县流传的农谚,今年清明节气恰处农历二月末,属“后清明”气候,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带来的“倒春寒”天气风险较高,给春耕春播带来严峻考验。安仁县通过设立应急育秧点、储备补种秧苗等举措,依托智能化育秧、科技化储苗构建春耕防护网。
在金紫仙镇楚兴合作社的智能化育秧基地里,八名身着工装的员工正忙碌地分工协作。随着机器的嗡鸣声,工人们将空秧盘整齐地码放到传送带上,均匀覆土的秧盘随后被输送带送往恒温育苗区。与普通育秧工厂不同,楚兴合作社的这座智能化育秧基地肩负着特殊使命——这里出产的是能应对突发天气的“应急秧苗”。
在育苗棚内笔者看到,一盘盘绿油油的应急秧苗整齐摆放,这些经过特殊培育的秧苗具有更强的抗寒性和适应性。工厂采用“暗化催芽+恒温育苗”的复合工艺,通过精准调控温湿度,确保在“倒春寒”等极端天气下仍能稳定供应优质秧苗。
“现在我们基地储备了4万盘应急秧苗,足够补种1000余亩受灾田。有了这些应急秧苗,就算遇到‘倒春寒’也不怕,农户们心里踏实多了。”楚兴合作社创始人李敦贵向笔者介绍。
“今年我们在关王居委会增设了应急育秧点,储备的应急秧苗均选用早熟抗寒品种,确保一旦发生冻害,能满足全镇90%补种需求。”金紫仙镇副镇长牛政介绍,“镇政府联合气象部门建立预警机制,通过‘村村响’广播、微信群实时发布寒潮信息,指导农户做好防寒措施,尽力做到不误农时,达到稳产增收的目标。”
安仁县今年计划种植早稻23万余亩。全县正抢抓农时,加快推进早稻移栽工作,通过推广良种良法、强化防灾储备,确保粮食生产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年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谭利炳 何丽 李晶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