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汝城:“半条被子”故事村 乡村振兴气象新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邓生祥 郴州报道

白天加紧串巷入户,收集民意民需,汇聚民智民计;晚上组织召开干群议事会,群策群力对症施策,促进更多的民生实事落实落细;临睡前,再度复盘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回顾盘点至深夜.......连日来,湖南省汝城县沙洲瑶族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谭诗华有些忙碌,“现在就想抢抓一切时机,为村民多办些好事实事,留下更多帮扶足迹。”

作为红军长征路上“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沙洲村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扶带动下,聚焦党建引领、红色传承、产业发展、农旅融合、文明建设、家园共建等重点综合施策、持续发力,在红色教育、产业兴旺、强村富民、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开创了内外兼修、业兴人和的崭新局面。

“80%以上的村民家门口就业,村集体收入翻了番,人均收入大增长,系列幸福工程落地见效,村民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烈。”从2021年5月入驻帮扶至今已满两届,谭诗华对沙洲变迁如数家珍,打开话匣子就关不住。“希望通过我们付出努力、倾洒汗水,在这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展望去留,谭诗华欣慰中带着不舍。

微信图片_20220614095514_副本.jpg

红色沙洲。

筑牢红色引擎,激活同心同行“满池水”

晨光初露,薄雾缭绕。清早,沙洲村里有不少村民起床忙活,先是对屋前屋后、里里外外清扫整理一番,尔后再开始做早餐,“沙洲是一家,共治靠大家”的意识愈发显现。

然而,谭诗华起初带队过来帮扶时,村里却是另一番场景:有的在房前屋后随意晾晒衣服,有的就近放养家禽家畜,不少地方有脏乱现象,尤其是开展人居环境卫生评比时,还有人家出现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令人头疼忧心。

微信图片_20221021102650_副本.jpg

屋场会。

基层善治,关键在人。“乡村治理,从心开始,只有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基层堡垒,画出最大同心圆,才能凝聚同心同行的共识,激发共建共享的动能。”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碰头,找准症结,工作重点和发展思路逐一明晰。

这些年,沙洲村深入推进党组织“五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规范化、常态化的组织活动,火热举办“红色课堂”“红色研学”等特色党建活动,不断帮助党员干部提升政治素养,坚定为民初心。探索实施“党建+”工作模式,他们守好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除做实做细日常管理服务外,还积极投身“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具体实践,热心做好为困难群众修缮房屋、向孤寡老人送关爱、动手帮忙清理垃圾杂物等服务,以实际行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切实提升了基层堡垒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

微信图片_20250407105147_副本.jpg

板凳会。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沙洲村因地制宜建立了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治安协作会和好人协会“四会”组织,打造了“支部+N”的共护共治矩阵,构建到边到底的管服网格。着眼思想引领和行动牵引,沙洲村融合红色文化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创建了书法班、读书班、舞蹈队、篮球队、合唱团等群众组织,常态长效开展了日访夜谈、屋场会和各类文化文体活动。定期开展“十佳最美”评选活动,设立道德红黑榜正反激励,开辟了“湘妹子能量家园”以积分兑换物品等种种措施,充分激发了全体村民参与共治共享的“主人翁”意识,切实提升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一次次干群屋场会开起来,一场场文体活动搞起来,一回回入户走访忙起来。如今的沙洲村民,参与村庄建管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已从“门难进、脸难看”转为了“齐上阵、一起干”。“大家都争先恐后参与进来,再不积极行动好好干,面子上都挂不住了。”几位村民从卫生脏乱户摇身变为了清洁示范户后,脸上泛红光、干劲尤为足。

微信图片_20250127085604_副本_副本.jpg

年货会。

人心齐,泰山移。党建引领下,沙洲村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提质增效,驱动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摘获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数十项殊荣。

“我们与群众距离越近,群众就与我们越亲。只要坚守初心、真心为民,把群众当做自家人,就能赢得认可和支持,焕发共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谭诗华满是欣慰地说,“现在乡亲们见到我们,不是热情打招呼,就是以茶水和水果相待,就像亲人一样。要离开了,还真有些不舍呢!”

微信图片_20220907103552_副本_副本.jpg

民俗广场。

催发多元业态,拓展共同富裕“金盆地”

旭日东升,薄雾散退,沙洲村农特产一条街渐趋热闹,随着村民们紧张有序一番忙碌,一个个店子、摊子相继开张营业。

“快来瞧瞧,香甜的小水果,地道的农特产,还有精美的工艺品!”手脚麻利忙活补货、理货、码货间,“90”后创业者朱晓英也在热情唤客。作为广东潮汕地区远嫁过来的外地媳妇,她过去一直拖家带口呆在娘家,眼瞅红色沙洲4A级景区满目皆新、人气火热,就回村开起了3家特产店和1家奶茶店,年收入逾20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朱晓英的故事正是沙洲村业兴民富的生动缩影。这些年,在乡村振兴工作队帮扶带动下,沙洲村坚持红色传承、绿色发展,锚定种果子、开店子、摆摊子“三子”主导产业,引导扶持村民种植柰李、枇杷、水晶梨等780亩,统一规划建设农特产品摊位65个,引导发展民宿、餐馆、商店48家,拓展提供景区务工岗位20多个,促进4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去年,沙洲村人均收入由2020年1.5万元增至2.5万元,增长67%。

微信图片_20240130111003_副本.jpg

年货节。

吃上农旅饭,鼓起钱袋子,背后是基础设施作支撑。向市县农业农村局争取120万元,在后山果园维修排洪渠267米,修建长3300米、宽1.2米的游步道;向县水利局争取200万元实施水美湘村项目建设,解决500亩田园综合体和农旅景观供水问题;从县环保局争取200万元,实施雨水、污水分流工程,新建长1665.5米的排污水管......在乡村工作队的积极协调争取下,沙洲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为农文旅经济蹄疾步稳发展撑起了“四梁八柱”。

不仅村民富起来,集体也要强起来。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沙洲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投资建设光伏发电厂、瑶族农家乐、共富工坊等村办企业项目,提质改造了观光采摘水果园、公租摊位、公屋场地等集体创收项目,通过与企业协同合作,采取商标授权、入股分红、委托经营、文创开发等方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不断壮大、节节攀高。去年,沙洲村集体经济从2020年的56万元攀升到129万元,增长了130.36%。

沙洲奈李文化节_副本_副本.jpg

柰李节。

如今,沙洲村依托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古色乡风三色资源,发展了果蔬种植、旅游商店、特色铺子、餐饮酒店、民宿旅居、文艺文创等20多个农文旅业态,村强民富的路子越走越宽阔,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们深挖用活资源优势,加力发展产业,不断拓宽路径、打实底子,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谭诗华表示,只要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坚持不懈不松劲,今后收入只会越来越高,日子只会越来越红火。

微信图片_20221016180923_副本.jpg

欢欣舞蹈。

促进幸福升温,赓续血脉相通“鱼水情”

夜幕四合,华灯初上。沙洲村宽敞的民俗广场流光溢彩,67岁的张美英正带着姐妹们跳起欢快广场舞,也整队造型排练长鼓舞、腰鼓舞和扇子舞,吸引了不少村民和游客驻足围观。

“日子美了,心里乐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要富起来。”欢歌热舞间,张美英堆满幸福笑容。作为沙洲村的广场舞队队长,张美英老两口靠着种果子、摆摊子,年收入稳超4万元,还享受着村里发放的幸福红利,日子十分舒心,因过去艰辛劳作落下的身体毛病也逐渐得到缓解恢复。

微信图片_20240410155202_副本.jpg

幸福村晚。

“人逢喜事精神爽。我们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欢乐”。近年来,张美英不仅坚持带队跳舞排舞,丰富生活,同时紧贴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和节假日等时点,积极参加村里举办的宣讲会、沙洲村晚、文旅节、屋场会、农趣会等丰富活动,献上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

前不久,沙洲村召开春节年货发放会,按照每人每月240的标准,为全村满60岁的118名老人发放了下半年养老补贴,以户为单位为全体村民发放了160余份米和油。在“十大和美家庭”评比中,为张美英等家庭颁发了奖牌,赠送200个积分以兑换200元物资。掐指一算,张美英家一次就收获了3000多元的幸福大礼,白天出摊卖货、晚上带队跳舞的热乎劲愈发高涨。

沙洲幸福食堂_副本_副本.jpg

幸福食堂。

讴歌新时代,开创好生活。这几年,沙洲村除了扎实推进马上办、上门办、帮代办等“五办”服务外,还以办好“十大民生实事”和实施“五大幸福工程”为统揽,不断增进村民的幸福感和收获感。

依托日益壮大的集体经济,沙洲村开设“湘妹子能量家园”以积分兑换物品,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环卫评比、践行文明规约;2023年3月率先开办“幸福食堂”,为全村年满70岁的老人、农村特困散养户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一日三餐;2022年起,为全村满60岁的100多名老人每月发放200多元的养老补贴,也为全体村民参投一半的医疗保险费;2022年起,连续多年举办沙洲“村晚”、丰收节、年货节和农趣会等“幸福节会”,不断促进全村幸福升温、美好加码。

沙洲瑤绣共富工坊_副本_副本.jpg

幸福工坊。

按照保护、提质、升温的发展宗旨,沙洲村新增实施了亮化、美化、序化、净化等系列民生改善工程,人居环境移步换景、内外蝶变;统筹景区保护和村民建房需求,经过多方筹措争取、做好科学规划设计,在后垄山启动建设了花园式“幸福新村”,首期28套新房顺利交付,能满足村民安居乐业的多样需求;用好用活民族文化,创新开辟瑶绣共富工坊,吸纳村内外60多名绣娘务工增收,巧手共绘锦绣图景。

微信图片_20240130110906_副本.jpg

幸福节会。

如今,红色沙洲集四季果园采摘区、生态垂钓休闲区、田园生活体验区、红色传统教育区以及生态观光农业景观带“四区一带”于一身,滋养着村民的幸福生活、甘甜日子,生动展示了乡村振兴满目新景象。

“‘半条被子’映初心,为民服务不负村;乡村振兴气象新,幸福日子润民心。”谭诗华表示,沙洲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鲜活样本,创建产业兴、百姓富、村庄美的全国乡村振兴样板村指日可待。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邓生祥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8/90/1485230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