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朱羚 郴州报道
“一生总是忙,爱上百花乡。回来献一物,香甜胜过糖。”这条谜语的谜底便是常在花丛间“辛勤劳作”不停飞舞着的“小精灵”——蜜蜂。它们,也是湖南湘嗡嗡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智勇抗癌路上的光。
在北湖区石盖塘街道五星村,湖南湘嗡嗡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蜂场宛如金色琴键,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间。四级视力残疾的黄智勇单手托起蜂脾,蜜蜂振翅声里,他努力书写着生命的华彩乐章。
1981年出生的黄智勇,童年时不幸被烈火灼伤,留下残疾。求职路上屡屡碰壁的他,在蜂群中找到了人生的新坐标。2023年10月,一纸肺腺癌晚期的诊断书,让原本168斤的他体重骤降至100斤。然而,手机里蜂群的嗡鸣声,却成为他抗癌路上的精神支柱。
病床上,他许下“三个不”誓言:不注销短视频账号,不解散技术群聊,不放弃合作社电话。治疗期间,他坚持录制10期抗癌日,远程指导37起蜂病防治,病榻上接听150通社员求助电话。
在区残联“阳光增收”项目的扶持下,今年3月,黄智勇重返蜂场,带着400余户残疾农户,共同酿造“甜蜜事业”。
“在我患癌症最困难的时候,残联就像娘家人一样,不仅给予了我精神上的支持,还提供了政策上的扶持。现在的我渐渐强大,回到了自己的岗位,越来越好。”湖南湘嗡嗡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智勇表示。
黄智勇将养殖规模扩增到4000箱,并创新“四统一”帮扶模式: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物资采购、统一品牌销售、统一兜底保障。残疾农户可自主选择“蜂箱托管”或“技术入股”,既能享受产业分红,又能保障基本收益。
“我在湘嗡嗡做了五六年,以前搞家电维修,体力活比较吃力。现在在这里做点小手工,比较轻松,一年也能增加2万元左右的收入。”北湖区石盖塘镇联平村村民段发明说道。
“我们北湖区残联实施基地集中助残,近三年来共创业扶持47人,扶持就业基地7家,安置残疾人就业146人。通过典型带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村残疾人阳光增收培训,培训人数达479人。目前,全区按比例安排了残疾人就业199人,通过其他形式实现灵活就业、辅助性就业、集中就业达到1732人。”北湖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杨诗才告诉笔者。
从火灾毁容的少年到抗癌“铁人”,黄智勇用27年的坚守,将“小蜜蜂”做成了“大产业”。如今的湘嗡嗡基地,科普长廊与花海相映成趣,智能化蜂场与研学体验深度融合。基地新增的110名残疾社员,在600亩油茶林、400亩草莓地间穿梭授粉,绘就了一幅绿色农业的新图景。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朱羚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