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21日郴州讯(通讯员 雷一杰)近年来,北湖区保和瑶族乡月峰村积极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坚持"干部群众心连心"理念,依托区位优势,从提升人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到促进农文旅融合,综合施策,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特色乡村振兴路径。
人居环境整治是月峰村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村里拆除危旧杂房,整治空坪,建设“五小园”(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茶园),增大绿化面积,并绘制了极具特色的彩绘墙。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美化了居住环境,更让月峰村成为了一个备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龙形垚便是典型代表。
“我们村的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显著,现在村里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保和瑶族乡月峰村村民周贤余说道。
在推进宜居乡村建设的同时,月峰村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独特的瑶族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协同发展,形成了“文化引领、产业支撑、生态宜居”的发展模式。
村里盘活闲置资源,让沉睡的老屋重焕生机。修建的瑶族文化展馆集中展示了瑶族服饰、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改造后的铁匠铺成为传统手工艺体验基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这些特色文旅项目不仅传承和弘扬了瑶族文化,还为村庄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推进共富乡村方面,我们借助承办保和瑶族乡‘盘王节’等民俗活动,月峰村唤醒老屋10余栋,并且提质改造了铁匠铺、瑶族文化馆等特色场馆。”保和瑶族乡月峰村党总支部书记周志华介绍道。
此外,村里还积极采取多元化策略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月峰村成立的劳务合作社已吸纳本村及周边村民200余人就业,带动村民人均增收。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特色文旅项目、成立劳务合作社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转变,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如今的月峰村,不仅环境优美、文化繁荣,还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北湖生动实践。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雷一杰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