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农田灌溉都已经差不多了,大量在犁田了,水渠也恢复得蛮好,都在顺利进行,现在我们在搞杂交水稻制种父本的小苗寄插。”资兴市州门司镇丹坳村村民彭小辉说。眼下,正值栽插杂交制种水稻父本秧苗的时期,州门司镇丹坳村村民正抢抓农时,忙着翻耕水田、插秧等,田间地头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4月16日,在丹坳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只见10名村民正躬着身子,一手抱秧一手插秧,在田里劳作,谈笑间,一行行翠绿的秧苗父本已立于稻田中。村民彭小辉是当地的制种大户,拥有20余亩水稻制种面积,但受去年洪灾影响,他的水稻田被淹,灌溉水渠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随后,支村“两委”干部第一时间帮助了他开展生产自救。
该村有500余亩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在去年洪灾中,100余亩水稻田被淹。为保障春耕生产顺利开展,镇村两级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稻田损毁严重的农户进行现场指导,并组织挖掘机、旋耕机、渣土车对损毁的稻田和机耕道进行平整修复,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如今,灌溉水渠已基本修复,大部分耕地也已修复完。“积极主动寻求各方支援,为耕地恢复、河道治理和临时水渠的修复,保障今年村民的春耕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充分利用我们农机合作社,用机械操作,降低用工成本,提升农业产业的保障,实现增产增收。”州门司镇丹坳村党支部委员、纪检委员黄辉说。
目前,该镇已恢复灾毁耕地10000余亩,已旋耕耕地3600余亩。接下来,该镇将进一步抢抓农时、主动作为,组织人员对耕地进行修复补种,助力农业生产恢复。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瑞琴 胡恒珲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