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四亩多田,这些地方以前全部种的是稻谷,现在就不能种稻谷了,就国家发了些玉米种,政策好,发了玉米种就种点玉米,就养点鸡。”资兴市八面山瑶族乡仓田村村民胡海忠说。日前,记者在资兴市八面山瑶族乡仓田村看到,村民胡海忠和他的妻子在自家田地里挥着锄头,翻耕、松土,将一粒粒玉米种子种入复垦后的田里。
受去年洪灾的影响,村民胡海忠家的耕地受损严重,田里到处堆满了砂石和倒伏的楠竹。在省民宗委对口支援八面山瑶族乡仓田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胡海忠家损毁的耕地大都得到了修复,由之前的水稻改种了玉米。
洪灾发生后,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去年8月初,省民宗委积极响应,及时派出工作队进驻八面山瑶族乡仓田村,并按照“六帮”工作要求,与支村“两委”一道,开展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先后完成了道路、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修复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等,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仓田村处于八面山的底部,是上八面山的必经之道,我们根据村民的意愿,经过咨询各方的意见,我们决定以仓田村村部为基础,打造一个上八面山的中转站,所以我们所有的项目都是围绕村部的环境整治和提质改造,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仓田村村民未来的经济收入。”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同发展处处长唐志兵说。
“同时我们为村集体设计了一个光伏项目,意在为村集体锻造‘输血’功能,我们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仓田村村级集体有一定的收入,村民也有致富的道路。”唐志兵还说。据了解,省民宗委计划筹措援建资金1000万元,用于以仓田村为重点的八面山瑶族乡开展灾后重建。截至目前,对口支援仓田村的项目资金达746万元,累计完成了灾损道路、桥梁、引水、农田恢复等项目20多个,修复了通村公路、通组道路、桥梁、林道等。今年该村杉树、竹笋、楠竹产值可超200万元。“只要他们在这里就有‘定心丸’一样的,就给我们基础设施有很大的帮助,任何方面都有帮助,只要工作队在这里,农民看到有希望,看到未来有希望。”八面山瑶族乡仓田村村民罗林华说。
村民罗林华在这些日子里,每天都忙碌在村里的河道挡墙项目施工现场,驾驶挖掘机进行河道疏浚等。去年他得知村里受灾后,迅速从广东赶回村里,积极投身灾后恢复重建。如今,他除了在工地上劳作外,还在家乡办起了民宿,每月的收入十分可观。他说:“我在外面工作也就是每月7000-8000元,在家里也有7000-8000元。工作队来了以后,我对村里面的发展充满希望,灾后重建之后,我也不会出去打工了。”
“省直对口支援工作队在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不仅为我们的家园注入了重建的力量,更以民族团结进步精神为‘纽带’,将各族同胞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八面山瑶族乡党委委员、政法委员、统战委员朱勇说。去年的洪灾中,资兴的回龙山和八面山2个民族乡,4个民族村均遭受重创。在这危难时刻,46个省直单位(企业)迅速集结,开展对口支援,其中进驻八面山瑶族乡的有15个工作队。在省直对口支援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在加力加速灾后恢复重建进度的同时,让团结和互助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他们不仅是重建家园的‘工程师’,更是促进民族交融的‘连心人’。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各族同胞,将这份守望相助的情谊转化为振兴乡村的动力,共同绘就民族团结与美好生活交织的新图景。”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唐艳说。
来源:资兴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英武 胡恒珲 欧阳雨桐
编辑:沈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