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散文 | 刺梨子药酒里的年味

文/曹德莉

春节是光,吸引着每一个游子回家的一缕温暖的光。因为每一次的团聚,都让自己成为带光的人。

在乡村品美食、酌美酒、会亲人、寻年味,是我几十年雷打不动的拜年情结。

丝丝酒香,映刺梨芳华;推杯换盏,乡愁正浓。每年春节总是勾魂的还是舅舅家、姨妈家的那坛十里飘香的刺梨子药酒。

2025年正月初三上午,几十年如旧,我一家人和三个姨妈家的三代人都会整整齐齐来到老家千冲村舅舅家拜年。暖冬里的春意盈盈,舅舅家的油菜、白菜、雪豆苗、蒜苗、大葱、萝卜等在家门口的菜园里肆意生长。尤其是那一树树刺梨树被雪豆苗缠绕着,尽显生命的丰满与青春。

在老家最常见的一种野果子树叫刺梨子树,主要生长在山坡和公路边,每年农历三四月成熟。刺梨子又叫黄刺果,也被称为刺榆子、山石榴、金罂子、螳螂果等。据说它的果实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可以用来煲粥或煲汤,也可以晾干泡制药酒。

泡制药酒好像在我的舅妈、姨妈辈里再熟悉不过的绝活了。大概每年的四五月份,舅妈和姨妈们就会采摘刺梨子去泡酒,用来迎接每年春节里的亲人们的到来。

舌尖上的春节,一桌桌的美食,再配上一坛黄澄澄的刺梨子药酒,其中的幸福年味随着推杯论盏而沉醉其中……

在老家,以腊肉、腊鸭、土鸡汤为代表的美食呈现家乡菜独有的味道;雪豆苗、大白菜、白萝卜等现摘的蔬菜更是保持了食材原本的鲜味;“粗菜精做”的药膳猪脚、米粉鸭等菜不断求新求变……来老家拜年,年初二到年初七遍访各家亲人,新春美食不重样。

我的亲人们当中可有几个“酒仙”,男的居多点,而那个从深圳回来过年的表妹的品酒水平堪称一等一的:瞧瞧,一桌子的“酒仙”差不多被她放倒后,她却还是人间清醒,她在细细品味刺梨子药酒,她将酒杯倾斜,连连竖着大拇指夸赞舅妈和姨妈泡制的刺梨子药酒清澈透明;她轻轻晃动酒杯,用鼻子凑上酒杯口闻着独特的酒香,可能是果香、药香或混合香气的和谐统一,给她一种满满的舒适愉悦的感觉。平日不喝酒的我,在表妹的熏陶下,小口品尝药酒,杯杯药酒口感柔和微甜,味道妙哉,余味悠长。我问姨妈:“此药酒为何入口微甜?老好入口了!”姨妈告诉我们,泡酒的时候放了点冰糖进去,这样口感好。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志合者,不以山路为远;道乘者,不以咫尺为近。春节为证,团圆为名。推杯换盏,互为知己。

用爱去拥抱每一个春节。在这样的团聚日子里,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爱与被爱的美好与幸福。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曹德莉

编辑:胡用梅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6/90/1468850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