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郭建东 郴州报道
在大山深处,青山绿水间,她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她的话语在屋场小巷回响。提起“钟桂琴”,家喻户晓,人人称赞。桂东县青山乡宋家村钟桂琴的家庭、家教、家风,成了青山大地的美谈,感染着村民向上向善向美。
钟桂琴(右一)与同事走访困难家庭,开展新增低保核准。
家和万事兴
三十多年前,钟桂琴与丈夫朱活龙结婚成家,懂事孝顺的夫妻俩一直与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
“家和万事兴!”公公婆婆时常教导钟桂琴夫妇,只要家人和睦和谐,什么事都顺利顺心。
时年,钟桂琴的公公患有严重的支气管哮喘和冠心病,生活起居和饮食方面都需要特别注意。钟桂琴跑医院、询医生,买书本、学护理,每天端药送水服侍公公。
两年后,公公不幸病逝。钟桂琴的婆婆原本柔弱的身体一下子坚持不住,卧病数月。钟桂琴又是请医生,又是喂水喂饭、洗澡擦身、翻身,没日没夜地细心护理婆婆,精心打理农活、家务活。
钟桂琴夫妻任劳任怨,变着法儿开导婆婆,走出悲伤的“阴霾”;精心调配伙食,增强营养,陪婆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老人身心愉悦。
如今的钟桂琴一家,上有九十多岁的婆婆,两个儿子均已成家立业,孙子、孙女都五、六岁了。祖孙四代其乐融融。
钟桂琴和朱活龙夫妻用实际行动、用自己的青春诠释着中华民族“孝”和“爱”的传统美德。在钟桂琴夫妇一如既往地耳濡目染下,他们的两个儿子、儿媳也尊老爱幼、乖巧听话、宽容谦让、事业有成。全家人本着“做事先做人”的原则为人处世,家庭和和睦睦,事业欣欣向荣,良好的家教家风得到了乡邻的称赞。
家兴不忘本
钟桂琴夫妻时刻铭记“家和万事兴”,更明白“一家富不算富,要富大家一起富”的道理。
钟桂琴与丈夫认真打理自家100余亩山林,抚育杉木,实施竹林低改,种植黄柏、岗梅等中药材。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家庭生活越过越红火。
自家的产业发展了,钟桂琴不忘乡邻。她联合村民成立“合作社”,带领110余户农户开荒育林,把学到的种植技术、管理良方,手把手传授给每一位村民,还耐心指导村民种植、抚育、防治病虫害。钟桂琴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钟老师”。
钟桂琴(女)深入中药材种植基地了解黄柏抚育情况。
青山变金山,共苦变共富。在产业致富路上,钟桂琴与村民们携手共进的同时,还关注村民的健康与安全。
2019年,黄家垅组村民郭履康家中失火,家具和生活用品被烧,墙面被熏黑,电线被烧坏。钟桂琴夫妻第一时间送去米、油、被子等生活用品,主动联系泥工、电工为他家刷白墙面、恢复用电。
2020年,郭履康患上严重胃病、胃出血。钟桂琴夫妇带上1000元钱,送他就医治疗。
钟桂琴夫妇的善举成了村里人学习的榜样。
家旺青山秀
钟桂琴的为人处事,村民们有目共睹。在2014年村委换届时,经村民选举,钟桂琴成为了一名村干部。当上了“村干部”,钟桂琴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钟桂琴(女)与乡、村干部现场查勘水毁路段。
宋家村与彩洞村相邻成片。为方便两村村民出行、杉木外运,钟桂琴向村委建议修一条连通两村、打通林道的公路。
修路涉及村民的山林与田土。“有事就要商量好。”
钟桂琴选择了经过自家山林和田土最多的路线,然后挨家挨户走访其他20余户村民。在她的带动下,大部分村民愿意让出山林和田地来修路。个别想不通的村民,钟桂琴就一次又一次地耐心做工作。
钟桂琴的“公心”感化了一户户村民。实在有困难的,她就用自家杉树林换别人家的荒地。心通了,路通了。人们出行便利又安全,山货源源不断销往山外。
在宋家村木梓林安置点,公寓式的建筑整齐划一,宽大的水泥公路、绿树成荫的绿化带、清澈见底的河水、美丽的小广场、大气的乡村舞台……56户搬迁户幸福地生活着。
回想当年,这里是一片荒凉之地,杂草丛生、乱石成堆。为了征地,钟桂琴组织村民召开屋场会,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50多次的走访,地征下来了,房子建起来了,村民笑了,钟桂琴也笑了。
因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现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钟桂琴获得了青山乡“优秀村干部”“和美家庭”,桂东县妇联“好媳妇”,郴州市“文明家庭”等荣誉。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郭建东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