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桥头行 | 赏非遗 品客家美食

红网时刻新闻2月11日讯(通讯员 谭智莉 扶秀玲)2月11日,元宵佳节到来之际,一场别具特色的庆元宵活动在桂东县桥头乡热闹开场。

2.11-1.png

“赏非遗 品客家美食”庆元宵活动现场。(扶秀玲 摄)

赏非遗,品客家美食。活动现场,来自全县及江西省遂川县汤湖、大汾、黄坑等乡镇众多市民、游客齐聚一堂,沉浸于非遗的独特魅力之中,品尝地道的客家美食,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2.11-2.png

现场观众们一起观看文艺节目。(黄莎娜 摄)

茶叶产业展示区人气爆棚,众多市民和游客纷纷驻足。丰富多样的茶叶展品与精彩纷呈的茶文化展示,如同磁石一般深深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桥头素有‘千年茶乡’的美誉,目前拥有优质茶园近4万亩。”桥头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航介绍,桥头乡充分发挥本地茶企玲珑王、桥园春、宝宏云雾等龙头引领作用,精心培植基地,聚力研发优质茶品,带动400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年综合产值可达1亿余元。

2.11-3.png

传统客家美食香气四溢。(扶秀玲 摄)

美食区域更是香气四溢,各类客家美食琳琅满目。手工汤圆、客家米粄、米酒浸坛、农家炸货等一系列传统客家美食,让群众赞不绝口。值得一提的是融入茶叶元素的特色美食,如玲珑茶酒、茶香粽等,别具一格,巧妙地展现了茶叶产业与美食产业的融合之美。

粽叶是桥头乡近些年发展壮大的又一特色产业,不仅用于制作传统的粽子,还在美食制作中实现了创新应用。桥头蒸笼粸、高粱粸、粽香米粉鹅等美食,因粽叶的加入,增添了独特的清香,既凸显了粽叶在美食制作中的独特魅力,也为粽叶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新思路。

“桥头乡积极引导农户充分利用屋边、林边、路边等闲置土地种植粽叶,成功实现‘荒地变绿地’,达成了土地开发与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该乡常务副乡长曾凡说,桥头乡的粽叶产业不仅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每亩粽叶的纯收入约3000元,全乡人工种植粽叶的面积已超1万亩,综合产值1亿元以上。

2.11-5.png

孩童传承非遗剪纸传统技艺。(扶秀玲 摄)

非遗展示区犹如一座民俗文化的宝藏之地,获得观赏群众的阵阵掌声。剪纸、竹编等精湛的传统技艺,让观众们近距离领略到民间艺术的鬼斧神工。尤其是用当地楠竹制作的竹编工艺品,造型精美,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充分展现了楠竹产业的独特魅力,也让更多人认识到楠竹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潜力。

桥头乡现有楠竹2万余亩,年产楠竹5000吨,竹木加工企业2家,连带1000余户农户就业增收,产品远销欧洲和韩国。

桥头乡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等优势,因地制宜找准定位,构建“春采茶叶、夏摘粽叶、秋伐竹木、冬挖竹笋”的发展格局,实现四季有产业,四季可进账,四季无闲人。

2.11-6.png

现场观众纷纷拿出手机记录精彩时刻。(扶秀玲 摄)

与此同时,现场还精心设置了猜灯谜、歌舞和舞龙表演、诗词书画展示、趣味互动游戏等环节,大家热情高涨、踊跃参与,欢笑声、称赞声、吆喝声、掌声,此起彼伏,处处弥漫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息。

“这是一场文化与美食的盛宴,更是对桥头乡产业发展成果的一次有力展示。”桥头乡党委书记扶柏军表示,桥头乡将持续做好客家美食文化与非遗技能的融合文章,以餐饮特色为突破口,推动桥头乡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谭智莉 扶秀玲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6/55/1469514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