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丢了三头牛,民警出动无人机帮忙找回,一面“牛”字锦旗为“金色盾牌”点赞;
广东省梅州市一名精神病人,20多岁体重仅60多斤。汝城县精神病医院医生刘运城弘扬红医精神,开出耐心、爱心和良心“三味真药”。患者出院后可以生活自理,甚至帮母亲做饭、摆摊。
这些典型案例,汝城县思政课绘声绘色地讲述,接地气、冒热气。
汝城县思政课贴近本土。
汝城县思政课鲜见“高头讲章”,多见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人影响身边人,从而“润物细无声”。
汝城县思政课贴近本土、不打“高腔”,唠嗑式“村言俚语”直抵人心,打动人、感染人。
咱们不妨搬条“小板凳”,听一听汝城县如何全城唠“课”。
唠出“土味”
直面传染病,汝城县疾控中心“00后”讲课人何亦萍坦言,自己害怕过,“毕竟保小命要紧”。
然而,直面慢性传染病麻风病,汝城县皮防所驻村医生何新文勇毅逆行,为一个麻风村送药、日常护理病人,一干近30年。
汝城县大坪镇乌泥洞村四面环山、与世隔离,是一个麻风村。没通公路前,何新文肩挑手提、翻山越岭,“送药到手,看服到口,吞下再走”。
何亦萍讲身边事。
何亦萍代言汝城县卫健系统,开讲思政课《红医精神 “医”路前行》。她说,徐解秀老人旧居隔壁,是红军总卫生部旧址,不仅见证了“半条被子”鱼水情深,还深植了红医精神。传承红医精神,何新文虽肩上扁担挑断,却稳稳地挑起“苍生大医”责任。
身边人事迹,身边人挖掘,身边人讲述,身边人感动。汝城县思政课紧扣“本土化”主基调,唠出了满堂“土味”。
这满堂“土味”,源自于深挖本土资源“富矿”。
汝城县红色家底殷实,“半条被子”“一张借据”等故事动人心河。
汝城县本土红色、蓝色、古色、绿色、金色等资源“富矿”,足以提炼出丰富思政教育场景。
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走进了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四年级教室。如今,学校依托《血脉》等本土教材,精心设计特色思政课;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旧址、演绎红色历史情景;培育“红色小讲解员”,让“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2023年新学期,这一年级成建制升入汝城四中,54名同学一个也没少,并被命名为“小树苗”班。
汝城四中有一个红色传承节目《再现半条被子》话剧,全校学生都可以报名上台表演。“小树苗”们画“半条被子”故事、演“半条被子”故事,着眼当下、勤学善思,争做新时代接班人。
“小树苗”画“半条被子”故事。
这满堂“土味”,源自于对本土原创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汝城县抽调精干力量,沉浸式研学于行走式课堂,多维度挖掘精神内涵、时代价值。党史文史、业务指导专家组,聚焦思政课主题提炼、谋篇布局,反复试课磨课。
学校作为思政课主阵地,创建思政教育名师工作室,邀请专家专题培训、选送师资深造,“请下来”结合“派上去”,共育思政“大先生”,赋予思想力,开发思政课。
近年来,汝城县一体化推进、全方位拓展,思政教育从“单兵作战”跨向“全域协同”。
目前,围绕红色传承、理学修心、家风家教等主题,汝城县本土原创校园思政课200多堂、行业思政课80多堂、景点微思政课30多堂。学校、行业、社会、景点“四位一体”,全县“1+1+N”思政课体系初具规模。
“汝城县充分发挥魂脉、根脉、血脉、文脉等优势,思政课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湖南省政府参事、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张志初评价。
“景课”合一
文明瑶族乡五一村一面土墙上,留存红军长征宣传单《出路在哪里?出路在哪里??出路在哪里???》。这个“出路三问”,激生了王瀚伟一堂景点思政课《一份宣言书的时代回响》。
王瀚伟景点讲课。
王瀚伟系2023届选调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生,文明瑶族乡纪委副书记、五一村村支书助理。
“新时代的‘出路’永远在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里,在不忘初心的红色基因中,在永不停歇的赶考路上。”王瀚伟这样讲课。
人景互动、“课景”合一,汝城县景点思政课“既有风景又有故事”,构建起“大思政”格局。
你若来沙洲,“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员曾庆晶景点思政课《三次抉择 一生为光》,带你触摸汝城县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朱青勋三次人生抉择背后的信仰力量。
沙洲民俗广场。
来到沙洲民俗广场,沙洲产业园事务中心黄桂华景点思政课《从“半条被子”到幸福日子》描述,村民“脑袋富了,口袋鼓了,笑脸多了”。
7月30日,汝城县举办2025年一体化推进思政课建设(景点微思政课)大赛,21堂课同台竞技。
“一堂景点微思政课,我会控制时长10-12分钟,如果太长了游客记不住重点。”汝城县委党校黄超颖畅谈《红色铁流卷潇湘 长征精神放光芒》创作心得。
汝城县景区景点里,讲课人应时应景切入微思政课。“景课”合一,人在景中游、心在景中动,寓教于行、寓教于景。
成果“活化”
9月12日,沙洲村,郴州市欢送2025年下半年新兵入伍。舞台剧《丁香花》、景点思政课《从“半条被子”到幸福日子》,让新兵们接受了一场思想洗礼。
思政课成果“活化”,汝城县紧盯大学新生、入伍新兵、新提拔人员、新入党人员等“五新”群体,把现场当最好学校,帮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陈寒鑫讲课中。
2024届选调生,文明瑶族乡党政办专干、沙洲村村支书助理陈寒鑫,也算一名“新人”。他在《从一张文告到复兴大道》思政课中告诉“新人”们,为什么自己从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毕业,不留恋繁华都市,而选择向下扎根乡村振兴一线?“因为我渴望看到更真实全面的中国”。
《等你在沙洲》剧照。
从9月16日起,原创青春红色音乐剧《等你在沙洲》落户沙洲大讲堂,常态化演出。高扬青春旗帜,思政课于音符跳跃中注入新活力、新张力。
思政课既要建得好,还要用得好。
汝城县巡回式思政课堂,整合讲师力量,“巡讲小分队”活跃于机关、乡镇、企业……受众达25万人次,覆盖全县过半人数。
汝城县行走式思政课堂,开辟精品路线、开设沉浸式课堂,火热铺开“我的沙洲行”研学活动,师生在行走,红色教育走心走实。
“半条被子”故事进北大。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一级调研员李宁,挂职汝城县时牵头组建了“半条被子”故事宣讲团。宣讲团走进中国民航局、中国铁建等机关企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0多所高校,罗开富家乡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等地,送课上门、观摩教学。
为县域思政教育提供可复制样本,“红色故事接力讲,红色基因代代传,思政课建设永远在路上”,汝城县委书记马文才说。
场景感染、灵魂触动,汝城全城唠“课”,思政课“思无涯”。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陈乘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