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邓生祥 郴州报道
“赶在奔赴高校前,家乡及时举办沉浸式思政教育活动,让我们更明白,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根在这里,要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努力追逐梦想。”站在汝城县人民会堂讲台,2025级大学生新生陈鹏钧敞开心扉纵情分享,激起强烈共鸣。
汝城县举办2025级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教育分享会。
近日,汝城县组织全县高校新生、党员干部和各学段学生等代表近500余人,集中举办2025级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教育分享会。活动不仅组织了14名高校新生登台分享,还安排了外地专家励志宣讲、匠心定制的特色思政课,以及2名往届大学生代表分享,现场亲情融融、活力荡漾。
来自濠头乡红星村的清华大学新生陈鹏钧,此前虽对家乡底蕴深厚的灿烂文化有所了解,但受学业紧张所限,并未深入参观学习、探析了解。几天前,当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思政教育活动,恰好了却他的这一心事。
炎炎暑期,正值高校新生喜获录取通知书,汝城县抢抓时机、迅速行动,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顾问的领导小组,组建活动组织、宣讲服务、秩序保障等4个工作专班,汇聚多个职能部门和14个乡镇力量,充分做好行程安排、路线设置、课程供应和其他保障,于8月5日至8日组织全县1300多名高校新生一起,分期分批开展了入学前的“第一课”。
虽为“第一课”,但并非首次。作为红军长征路上“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汝城县“五色”资源交织辉映,思政教育场景密集富足。近年来,当地按照“一体化推进、全方位拓展”要求,遵循“打造品牌、建好基地、示范引领、提供支撑、持续赋能”原则,坚持学校、行业、社会、景点“四位一体”推进了思政课建设。
目前,全县打造校园思政课题200多个,储备行业思政课80余堂、景点微思政课30余堂,能针对各类群体有的放矢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为促进成果活化转化,当地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为统揽,针对高校新生、入校新生、入职新人、入伍新兵等群体创新开设“行走式课堂”,提供沉浸式思政教育,加力打造常态长效的特色思政项目。
得益于思政课建设扩容提质,相比往年,今年的活动路线更丰富、课程更多元、内涵更充盈。活动分为“接受一次红色文化教育、感悟一回传统文化洗礼、聆听一堂深刻的思政课、举行一场优秀学子座谈分享会”四大板块,按照就近就便行进、交错有序递进,组织学员奔赴沙洲,参观多个主题红色场馆,接受信仰教育和思想洗礼;走进濂溪书院、朱氏总祠等历史文化基地,感悟传统文化、滋养家国情怀;深入繁华食品和沉浸东方科技馆,触摸科技发展和创新融合的时代脉搏。 行进途中,《一张借据的承诺》《“世界一家”的胸怀与力量》《三次抉择 一生为光》等景点思政课应时应景嵌入开讲,为学子们带来深刻启示和莫大鼓舞。
现场参观学习。
行程满满,收获满满。“通过身临其境倾听故事,真正懂得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更明白‘努力学习’ 四字之重,这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了不辜负这份温暖与牺牲。”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来自南洞乡的朱锦瑜满怀被湖南工学院录取的欢欣喜悦,全程聚精会神参观学习。
走进湖南(汝城)长征文化展示传承馆,已被长沙医学院录取的泉水镇学子宋瑛孜听得格外专注认真。“现在的和平幸福,是用革命先辈的艰苦卓绝和无数战士鲜血换来的。作为学生,唯有珍惜当下,才对得起这份来之不易。” 她激动地说。
拓展课堂多元缤纷,切身体会感言纷纷。分享交流中,高校新生们豪情满怀、敞开言路,博得阵阵掌声。
“争做新时代好青年,要坚定文化自信,争当汝城好声音的传播者,有责任、有义务传播弘扬好家乡历史文化、红色故事、文旅特色。”已被武汉大学录取的土桥镇学子范雨暄兴奋表示,将来要努力扛起责任、创造未来,为建设祖国、回馈家乡出力。
来自泉水镇的湖南大学新生李楚韵,受家乡丰富灿烂文化的熏陶影响,特意填报选择了新闻传播专业。“我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为家乡发声、讲好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汝城、爱上汝城、向往汝城。”李楚韵动情表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青春启新程,“好课”来赋能。“青年学生要胸怀高远,不坠青云之志;勤学上进,不负青春韶华;敢想敢干,不惧前路艰辛;心系家乡,不忘饮水思源。”除了寄予深情厚望,汝城县委主要负责人还表示,要发挥思政教育资源优势,建好用好“四位一体”思政课,持续建设“大思政课”基地,创响思政教育特色品牌。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邓生祥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