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仙区教育局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实地体验七一一研学营地课程与线路

红网时刻新闻7月12日郴州讯(通讯员 胡海)7月8日,苏仙区教育局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走进七一一研学营地,以沉浸式体验+深度研讨的方式,为区域实践育人模式创新寻找“最优解”。

开营仪式上,雄壮的国歌与711矿斑驳的工业印记交相辉映,让“行走的课堂”从一开始就浸润着历史的厚重与教育的庄严。教师们沿着“历史线+创新线”双线体验课程:在“印象七一一地下人防工程”中,触摸岁月侵蚀的墙体、观察留存的老照片,将工业遗产转化为“看得见的国防教育”;在“创变蘑菇云”课程里,亲手制作、完成创意挑战,感受“做中学”如何让知识从抽象变具体;思政课《从矿山的脉搏到祖国的未来》则以711矿的发展历程为切口,展现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结,让家国情怀教育有了具象载体。 而3D糖画的非遗传承、矿工老游戏的协作乐趣、滚铁环的童年回忆,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环节,让大家在欢笑中领悟:好的教育,既要扎根历史土壤,也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更要在“玩”与“学”的平衡中激发内驱力。

在随后的交流研讨会上,教师们围绕课程层次感设计、互动环节优化、服务细节完善、思政教育与在地文化融合等方面,结合亲身体验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这些来自一线教育者的“金点子”,不仅为七一一研学营地的课程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更折射出教师群体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深入践行。

七一一研学营地负责人表示,将把这些建议转化为具体改进方案: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强化互动体验,中学段则增加探究性任务;升级思政课程的“在地化”表达,用711矿的真实故事替代抽象说教;优化场地动线与讲解服务,让“行走的课堂”更流畅高效。这种“教育者参与共创”的模式,让研学课程真正对接学校教育需求,实现“研学”与“课堂”的无缝衔接。

此次活动是苏仙区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的缩影。通过组织教师“先体验、再设计、共优化”,既发挥了711矿红色资源与工业遗产在研学教育中的独特价值,也为区域内研学课程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搭建了桥梁。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海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1/55/1512044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