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仁县:因地制宜推良种 增产增效迎丰收

红网时刻新闻7月18日郴州讯(通讯员 何炳文 谭利炳)金浪翻滚,稻香阵阵。七月“双抢”时节,安仁县洋际乡的田埂上,比收割机更热闹的,是一场场特殊的“较量”——田间测产。这已成为当地7个村农民检验收成、交流技术的年度“重头戏”,更是观察一个山区乡镇“粮袋子”底气变化的窗口。

b0acabc9e1399066ee6ad5e5c72b7b5.jpg

“162亩团子谷早稻,全卖光了!比去年每亩多收120公斤!”宜阳村种粮大户阳良凯、陈回英夫妇正抢时翻耕早稻田,准备移栽晚稻。见到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左兴发,夫妇俩满脸笑意:“良种靠谱,天帮忙人努力,这奔头足!”阳良凯的声音里透着收获的笃定。

离开宜阳村,左兴发马不停蹄赶往猴昙仙村。在群山环抱的石环组稻田,收割机轰鸣作响。青年农民段辉宾和父亲段仁淼已在地头划出一方“赛场”。有26年农技经验的左兴发俯身充当“裁判”,与段家父子一起,仔细测量着。他们随机选取5支稻穗:主穗颗粒饱满,平均205粒以上;分蘖穗数量平均53粒。按80%标准保守计算,左兴发报出最终结果:“这片团子谷早稻,亩产稳稳超过531公斤。”周围看“赛”的村民一阵夸赞。“真行啊!把过去只种一季中稻的冷浸田,都种出了双季稻,亩产还过了千斤!”

bc93ce6a1989379d073d05c0314ca14.jpg

这份“吹糠见米”的丰收信心,源于洋际乡党委政府的“破冰”之举:针对山区地理环境日照时间短,山泉水灌溉、田土温度低,只能种单季稻、产量又低的现实情况,洋际乡党委、政府用3年时间选育“良种”的方式打开了突破口。乡财政掏钱购买“团子谷”良种,免费供7个村建育秧基地、供农户试种;乡里建起3个高产样板区。收割前,干部带队驻村入户,组织农民在田间地头实测产——用实打实的数据,打开增产增收的新局面。

一年年田间比试,一份份“亮眼成绩单”,让“要我种”悄然转为“我要种”。当前,全乡“团子谷”已铺开4000余亩,占总水稻面积的八成。其早熟、抗低温、抗病虫害的优势完美契合山区气候,一举盘活了大片冷浸田。仅今夏,“单改双”面积激增近千亩。

时近正午,热浪升腾。左兴发的手机响起,邻村种粮大户侯茂军的390亩稻田也开镰测产了。“好!这就来!”放下电话,他抹了把汗,肩上的责任化作脚下匆匆——烈日下的稻田里,又一场关乎丰收的“测产擂台”,正等待着他。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何炳文 谭利炳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1/52/1513859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