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邓雷 杨壮壮 李泽人 高崇善 卢军 李文杰 郴州报道
6月至7月,由桂阳县2023届、2024届6名选调生组成的“桂阳星火”宣讲团联合桂阳县青苗科普宣讲团、高校志愿团队,以“挖掘湖南红色历史,宣介基层创新经验”为主题,深入桂阳县方元镇、荷叶镇、莲塘镇、欧阳海镇等乡镇,精心策划开展了7场别开生面的“湘”村微党课活动。
活动覆盖了青年学生、党员干部、留守儿童、村民群众等各类乡村群体,宣讲受众累计1000余人。活动相关报道在省、市、县各级融媒体平台累计刊发18次,总阅读量突破150万次,成为桂阳县推动红色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创新典范。
“小故事”讲透大道理:红色课堂“声”入人心
“红六军团过境正和镇时,红军夜宿梨山,为啥不摘老百姓一个梨?”“红三军团和中央机关干部团过境方元镇时,一碗南瓜粥传递军民情”“红五、红八军团过境荷叶镇时,潮泉书院作为红色枢纽如何无声守护?”“欧阳海舍身推战马救列车,他当时怕不怕?”……宣讲团以桂阳本土红色故事为切口,通过“故事导入+理论宣讲+实地教学+即时问答+案例分享+游戏互动+问卷反馈”的沉浸式课堂,将分散在桂阳各地的红色资源串珠成链,让红色教育接地气、聚人气、振士气。
在方元镇燕塘中心学校,宣讲员通过多媒体技术重现“夜宿梨山秋毫无犯”“小红军挑水”等场景,孩子们在“红星创想营”互动环节用画笔描绘“心中的红色精神”,五年级学生李旭涵在一艘红船画像旁写下“党想的国,就是现在的国;党的‘计’就是人民;党的国就是大家的国;党长成了中国,中国成就了党”。通过“湘”村微党课学习所引发的稚嫩感悟,成为了红色种子扎根童心的生动注脚。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欧阳海故居,课堂更是搬进了“生活现场”。通过“实地教学”——观看旧物遗像、聆听事迹讲解、参与集体宣誓,学生们深刻感悟英雄精神,近距离触摸“英雄温度”。
“实案例”赋能振兴路:乡村实践“知”行合一
如何让“湘”村微党课既“补精神”又“教本事”?宣讲团走进方元镇六合村,将理论宣讲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巧妙融合、同频共振,课堂聚焦桂阳县委组织部大力推行的创新实践——“城乡易货”。邀请县供销社负责人为40余名农村党员深度剖析这一鲜活案例的运作模式与显著成效,让“田间好物进城、城市优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机制变得直观可感,有效激发了基层党员投身乡村发展的使命担当和创新活力。
在荷叶镇高山村,则采用“红色教育+技能培训”的融合模式:宣讲本土革命故事后,种粮大户现场传授农业技术,县科协选调生科普宣讲团解读惠农政策。“不是念文件,是用身边事教我们怎么干!这课真值!”既学红色历史,又听农业科普,实现了“精神补钙”与“技能充电”的双赢,党员们的反馈道出了“湘”村微党课的实效。
“趣科普”点亮求知梦:互动课堂“情”智双育
面向青少年群体,宣讲团精心设计“趣味科普+心灵培育”课堂。在莲塘中心校,100余名学生通过趣味实验领悟科学原理。在荷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湖南大学“浣水求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为30余名留守儿童带来别样体验:趣味科学实验点燃好奇之火,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成长阳光,宣讲员结合自身求学经历分享克服困境的信念,以真实可感的形象树立起身边榜样。
每场活动均设置“即时问答”和“有奖竞猜”环节,发放彩笔、哪吒小魔方、精美DIY笔记本、定制帆布袋等丰富小奖品,其中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赞助的100余本精美青少年红色读物成为“抢手货”,极大地提升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创形式”打破旧模式:流动盲盒“火”遍乡野
“桂阳星火”宣讲团的一大亮点在于其颠覆传统的“创新式宣讲矩阵”。他们创新提出“红色知识盲盒”的宣讲模式,将党的创新理论答题卡、党史知识答题卡、英雄事迹答题卡等50余张答题卡片装入盲盒。答题卡正面为问题,反面为答案,在欧阳海故居、田间地头、街边小店,以“盲盒抽卡+现场讲解”的趣味互动形式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参与。把“湘”村微党课嵌入乡村“微”场景,实现了微党课教育从“固定教室”转向“生活现场”,时间从“集中半天”变为“见缝插针”,形式从“单向灌输”转为“双向互动”,宣讲的场景灵活化、时间碎片化,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微宣讲。
团队负责人邓雷表示:“以往宣讲是‘台上讲、台下听’,现在变成了‘一起玩、一起学’。”宣讲团还通过“问卷+回访”的反馈机制,收集了逾400份调查问卷(微宣讲满意度达98.8%)和大量宝贵建议,为精准优化课程、了解受众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坚实保障,形成“学习-教育-反思”的宣讲闭环。
“长机制”播撒新火种:星火燎原“势”不可挡
据悉,宣讲团已与多所乡镇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计划走进桂阳县委党校,为参与培训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群体量身定制专题红色“微党课”。桂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黄乐评价道:“用‘乡音’传‘党音’,宣讲团以‘小切口’推动‘大传播’,这簇星火正在照亮振兴路,让红色基因实现既‘声’入人心又深入人心,希望宣讲团持续擦亮桂阳‘红教兴村’的金名片。”
从梨山的夜话到书院的誓言,从燕塘中心学校的“红星创想营”到高山村的“田间”课堂,“桂阳星火”宣讲团用一场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微党课,让红色基因在桂阳的乡野沃土里生根发芽,更让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在“乡音传党音”的互动中入脑入心。
这场以“小切口”撬动“大传播”的创新实践,不仅让红色历史“活”了起来、基层经验“火”了起来,更在党员群众心中种下了一颗颗“感党恩、跟党走、共奋进”的种子。未来,随着宣讲团与县委党校的合作深化、与更多学校的长期联动,这簇星火必将越燃越旺,让更多“有温度、接地气”的微党课成为桂阳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让红色基因与振兴实践在湖湘大地上续写更加动人的篇章。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邓雷 杨壮壮 李泽人 高崇善 卢军 李文杰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