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散文 | 我爱故乡的南瓜藤

在我的记忆深处,老家——湖南桂阳流峰镇,夏天的独特韵味,就藏在那一缕缕南瓜藤的清香里。那些翠绿欲滴的藤蔓,宛如灵动的天使,肆意地攀爬在竹篱笆上,缠绕在木头架子上,编织出一片生机盎然、绿意葱茏的世界。这幅画面,是我童年时光里最熟悉的风景,亦是我对家乡最深沉、最难以割舍的眷恋。

夏日的清晨,妈妈总是挎着那只古朴的竹篮,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菜园。她微微弯下腰,目光专注而温柔,在密密麻麻的藤蔓中,精心挑选着那些最为鲜嫩的南瓜藤。只见她手指轻轻一掐,“啪”的一声清脆响动,瓜藤便应声而断,断口处瞬间涌出碧绿的汁水,凉丝丝地沾在手上,仿佛是大自然给予的温柔触碰。藤茎上布满了细细的绒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光芒,宛如撒下了一层细碎的小星星,璀璨而又迷人。

摘回来的南瓜藤,需要把外面那层坚韧的皮细细撕掉。我常常静静地坐在门槛上,拿起一根藤,小心翼翼地掐开一头,然后轻轻捏住,缓缓地往下撕——“嘶啦”一声,青皮便如同一条绿色的丝带,被完整地剥了下来,露出里面水灵灵、绿得透亮的嫩肉,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妈妈会把撕下来的老筋细心地收好,晒干了当作柴火烧。在冬天的夜晚,灶膛里噼啪作响的火苗,跳跃着,闪烁着,温暖了整个屋子,也温暖了我的心。那撕藤的“嘶啦”声,如同夏日里一首悠扬的乐章,成为了我童年夏天最常听到的背景音乐,在记忆的深处久久回荡。

妈妈心灵手巧,总能将南瓜藤变幻出多种美味的吃法。其中最常见的,便是清炒。她先把锅烧得滚烫,接着倒入适量的油,待油热后,迅速下入蒜末爆香。刹那间,蒜香四溢,“刺啦”一声,南瓜藤便被倒进了锅里。青翠的藤叶在热油中欢快地翻滚着,颜色愈发鲜亮,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炒好后盛出来,一股带着泥土芬芳和阳光气息的清新香气,直直地钻进鼻子里,那是大地孕育出来的最质朴、最纯粹的味道,让人垂涎欲滴。

除了清炒,南瓜藤还能做成美味的蒸菜。妈妈把南瓜藤切得碎碎的,然后拌上细腻的米粉、适量的盐和一点水,搅拌均匀后放进蒸笼。随着蒸笼里的热气不断升腾,一股特别的清香也随之弥漫开来。蒸好后揭开盖子,热气带着那股清香扑面而来,让人陶醉其中。那软软糯糯的米粉紧紧裹着南瓜藤,吃起来又香又绵,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在过去那些日子并不宽裕的时光里,南瓜藤是饭桌上的常客。乡亲们用最简单、最朴实的做法,让它变得有滋有味,它也默默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生活的传承。

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南瓜藤在湘南地区依然备受青睐。大家都说它营养丰富、健康美味,城里的饭店也纷纷把它当作特色菜推出。然而,每次吃到南瓜藤,我的记忆就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汹涌而出:妈妈在菜园里忙碌的身影,她那专注而又慈爱的眼神;灶台上飘着的饭菜香,那是我心中最温暖、最难忘的味道;还有那些无忧无虑、充满欢笑的童年时光……南瓜藤就像一根无形的线,一头紧紧拴着我的心,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心系故乡;另一头则连着故乡的那片土地,那是我灵魂的归宿。

可敬可爱的妈妈已经离开我好多年了。但每次在菜市场看到新鲜的南瓜藤,我仿佛又看见她挎着竹篮,在菜园里轻盈地穿行,那熟悉的身影,如同电影般在我眼前不断放映;每次闻到清炒南瓜藤的香味,耳边就响起油锅里蒜末爆香的“刺啦”声,那声音,仿佛是妈妈在耳边轻声呼唤。妈妈炒的那盘南瓜藤,那个独特的味道,早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时间再久,也无法冲淡这份记忆,无法磨灭这份情感。那不只是菜的味道,那是妈妈深深的爱,是家的温暖感觉,是我再也回不去的纯真童年。

现在的人们啊,总是怀揣着对远方的憧憬,喜欢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找所谓的“诗意”。其实,最珍贵的东西,往往就藏在身边,就像故乡的南瓜藤。它用最朴实的味道,温暖了我小时候的胃,也慰藉着我如今漂泊在外、孤独寂寞的心。真希望老家的南瓜藤,年年夏天都能长得那么茂盛,那股子清香,能永远飘在游子的心头,成为我们心中那份永远抹不掉、割不断的乡愁,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王成家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0/56/1503672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