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何难 周蓉 郴州报道
“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离不开产学研的密切合作。”放眼全国,在这种共识的推动下,校地携手“产学研”共筑科创新高地已成常态,并从中尝到了甜头。
一年前的初冬,郴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创新高校行”活动,市委书记、市长双率队赴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7所省内高校考察对接,开启校地深入合作新局。
2023年11月,郴州市委书记、市长双率队赴省内高校考察对接。
如今,郴州与高校的这场“双向奔赴”,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校地“合璧” 落地生“金”
临武县锂矿资源禀赋优厚,成为郴州市打造锂电新能源产业的主战场。而与此同时,开采锂矿后的废石、尾砂处理成为当地的迫切需求。
一个好消息是,近日尖峰矿业与湘潭大学联合研发的针对锂矿废石、尾砂处理技术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这两项发明分别是“垃圾焚烧飞灰和锂矿尾砂协同处理方法”和“飞灰浸出液协同锂矿废渣提铷方法”。
针对锂矿尾砂提铷的过程实验。
相比传统的治理方法,使用这两种方法处理尾矿治理成本显著降低,且处理过的废石和尾矿,也将被进一步“吃干榨尽”,用作建材材料、工业原料等,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
在郴州高新区,柿竹园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的项目“典型关键矿产资源高效能浮选药剂设计、开发与应用”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联合发明的盐磷混酸—碱压煮联合分解技术,弥补行业空白。
这项技术实现了南岭成矿带伴生锡资源回收“零”的突破,锡石回收率18%以上,同时微细粒钨回收率提升至76%以上,不仅实现矿产资源低碳、高效开发利用,也提升了企业的生产产值。
11月22日,在刚刚结束的2024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湖南飞鸿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光伏异质结电池浆料用球形低银含银包铜粉”项目获省赛总决赛二等奖,是历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湖南飞鸿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光伏异质结电池浆料用球形低银含银包铜粉”项目获省赛总决赛二等奖。
此外,巨人机床与中南大学合作研发的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产品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福银新能源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研发的“福兴禄永”纯银珐琅彩考试礼品笔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国家级)。
校地紧密深入合作,农业领域同样结硕果。
郴州市农科所联合湖南农业大学,在“遏制柑橘黄龙病蔓延综合技术研发与示范”中突破关键技术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木草人茶业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项目“白毛茶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已繁育汝城白毛茶1号60万株以上,新建成汝城白毛茶基地280亩。
资兴与湖南农业大学联合发明的“深井水鲟鱼苗开口、转口驯养技术”突破我省鲟鱼养殖苗种依赖外省调运和驯化水温等技术瓶颈。
这一年来,郴州聚焦深化与7所高校全面战略合作,围绕2024年工作要点,突出校企对接“精准性”,深入企业全面梳理挖掘技术需求365项,梳理统计省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2860项成果,推动与7所高校新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50余项,签约金额近300亿元。
从城市到农村,从园区到沃野,从山坡到水域,产学研合作的“沃土”,让“创新花”结“发展果”,郴州大地满目“新”。一项项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犹如一把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解锁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共建共享 同频共振
平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郴州开展“科技创新高校行”另一项重要使命是强化对接交流,推动一批高水平平台到郴州落地。
这一年来,郴州打好科技平台建设“突围战”,实施科技创新平台“破零、倍增、扩军”计划,各类产学研用高校协同的科技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郴州科技创新突破提供了优质的专家资源。
2023年12月,柿竹园公司与中南大学联合成立的“湖南省战略性稀有金属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立项为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意味着双方合作迈向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
柿竹园公司与中南大学联合成立的“湖南省战略性稀有金属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工程化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过去的一年,郴州市新认定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总数达到21家,占历史总量的43%。
今年11月21日,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公示了第五批湖南省新型研发机构备案名单,郴州在去年破零的基础上新增3家,总数达到4家。
其中,上榜的湖南东江湖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科技创新高校行”后,加强与湖南农业大学对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促进了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
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有力抓手,也是强化湖南产业技术核心竞争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省新型研发机构的新增也将为郴州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以来,郴州还新增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专家工作站9家,省级博士创新站7家。
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今年郴州谋划建设“服务—研发—转化”校企合作平台体系,统筹布局、全面推进15个标志性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着力提升创新能力。
目前,郴江实验室、湘南学院——郴州产业技术研究院、临武安高固态电池研究院等平台相继注册,潇湘要素大市场县级工作站实现全覆盖,“政府引题、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平台答题”模式基本建成。
郴江实验室、湘南学院生物医药研究中心。
平台的集聚促进成果加速转化。格瑞普中试基地成功转化中南大学“高能量、高功率密度锂离子电池仿真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等5项科研成果。临武久森与湘潭大学基本达成共建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意向,共建的专家工作站成功转化“新型碳酸锂电池技术”。郴州市中医医院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共建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已完成药膳茶饮研发.....
引才引智 澎湃动能
小雪时节,郴州市农科所的百亩柑橘进入休眠期。苍翠挺拔的果树旁,湖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中国柑桔学会名誉理事长邓子牛与工作人员正交流果树冬季休眠期管理方面工作。
邓子牛教授(右)与基地工作人员交流果树冬季休眠期管理方面工作。
这些柑橘是精心选育的品种,今年5月份栽种下,长势很好,足有半米多高。“这个品种第三年就会挂果,比传统挂果缩短近一倍时间,品质还比原来郴州的品种好,等时机成熟就会在郴州推广开来。”指着百亩柑橘示范基地邓子牛向记者介绍。
人才是实施科技兴农的关键。柑橘产业是郴州农业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产业。郴州成立了南岭柑橘研究院,柔性引进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8名,担任研究员院长、学术委员,长期在郴州开展柑橘研究。
以项目为纽带,南岭柑橘研究院联合理事单位郴州万亩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马先锋等专家团队,获批省级专家工作站。同时邀请相关专家来郴州开展技术交流,为郴州柑橘产业高质量提供人才支撑。
在有色金属领域,柿竹园公司同样是人才聚集。这里建立了博士工作站,每年中南大学都会有博士生、研究生来到公司做课题,公司的高端人才也会被派往中南大学学习。“学校有理论,我们企业有平台,理论与实践结合效果显著,我们已经培养了好几名博士,我们的人才队伍素质也在不断提升。”柿竹园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刘杰说。
康泽环保、东佳电子等柔性引进中南大学专家教授8名;嘉禾中医医院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签订毕业生就业基地合作协议;高鑫材料与湖南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建立每月沟通机制,形成“人在长沙,用在郴州”的良好局面。
在郴州,“引才、育才、留才”不拘一格,建立“柔性借智、协同攻关”工作机制,促进高校高层次科技人才向郴州市科技创新平台聚集。同时,下足功夫打好人才招引组合拳,让人才既“引得来”,又“育得好”,更“留得下”。
这一年,郴州引进7所高校高端技术人才18名、专家教授37名,不断夯实人才高质量发展基石。同时争取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选派科技特派员21名,助力郴州高质量发展。
科技特派员在受灾后的资兴田间开展技术指导。
科技特派员今年在资兴洪灾后的重建中发挥作用,他们深入生姜基地、茶叶基地、蔬菜种植基地等,一线“把脉”,现场“开方”,用科技指导抗灾救灾,尽量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帮助当地农户快速、有效地恢复生产,提高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
引才与育才并举,今年郴州组织开展赋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邀请全国名中医和湖南省名中医来郴为市县乡村四级300余名医务工作者进行授课。资兴省研究生拔尖人才联合培养基地联合湖南农业大学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8名。临武久森与湘潭大学共建研究生实习基地、博士工作站等,已培育实习生35名。
持续深化 激发活力
产学研融合是一个需要持续深化、优化机制、多方协同,切切实实拧成一股绳形成更大合力,让各方面融得更深、层次更高。尽管郴州在产学研用方面迈出了关键步伐,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不优、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等问题。
如何破题?郴州有思考,见行动。
郴州将发挥产业优势,把郴州有色金属之乡、锂电产业之都等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与高等院校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相结合,更好实现“郴州所需”与“高校所能”有效衔接。
具体来说,要以郴江实验室为载体,引进高校高水平平台、科研团队、科技成果到郴州落地。依托现有高校院所、事业单位、龙头企业,或引进有转化意愿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团队,在每个优势产业链布局一个研究院,整合和新建一批有形的标准化实验室、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重点盘活郴州经开区大健康双创产业园,把园区打造成湘南科技谷。
同时,通过完善线上展示的科技服务超市,把科技成果从书架搬上货架,从货架投入产线。包括引进或者培养线下对接服务的技术经理人和概念验证工程师团队,组建一个汇聚各方要素资源的科技创新联盟,创造整合资源、开放共享、牵线搭桥的软环境。
产学研合作的过程是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创新资源重新配置和动态优化的过程。郴州也将在校地企会商机制、“揭榜挂帅”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开展持续探索和优化,让高校行品牌“立起来”“实起来”。
时序而冬,一年前的这场“科技创新高校行”,激荡起创新创业创造的一池春水,一批原创性、重量级科技创新成果在郴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日益彰显,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未来我们将持续把‘科技创新高校行’活动向纵深推进,同时发挥郴州区位优势,探索与大湾区高校合作机制,集聚粤港澳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共同促进郴州科技成果转化,为建设现代化新郴州贡献科技力量。”郴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肖亮说。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何难 周蓉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