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 星期三 雨
1月30日,怀揣着对历史的崇敬与好奇,我们一行热血青年,作为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实践调研队的成员,踏上了前往沙洲村的旅程。这个小村庄,虽地处偏远,却因一段温暖人心的红色故事而声名远扬。
1934年的那个冬夜,三名女红军在沙洲村徐解秀老人家中受到了温暖的接待。临别时,她们将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边给了老人,这一行为深深地印在了村民们的心中,成为了传承数代的精神财富。
沙洲村利用其独特的红色资源,以"半条被子"精神为核心,发展成为了一个集党性教育、红色旅游、特色农产于一体的地方。沙洲村,不仅仅是一个讲述历史的场所,更是一个让人们体验和学习红色精神的实践基地。
经过了为期两天一晚的实地调研,调研队的成员走进店子、摊子、果园,访谈村民、村干部、返乡创业的企业家,深刻感受到了沙洲村的农旅与红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切实感悟了“三色产业”的走实,并激动地用言语记录下来。
*红色旅游:恢弘史诗耀千秋
“半条被子”,是红色经典故事。在1934年11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近些年来,沙州村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组部备案的省级党性教育基地。沙洲村以“半条被子”精神为契机,以“军民鱼水情”为情怀,锚定“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三大主题,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了一张集党性教育与红色旅游为一体的湖南名片,真正做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绿色生态:追青逐绿,向光而行
走进“国家级森林乡村”的沙洲村。踏着微湿的土壤,淡绿色的裙摆轻拂过大地的发梢,轻转回眸,望见那青黛色山峰,腰间围绕青云,影影绰绰,山尖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近期,沙洲村也在支持鼓励干部和村民对沙洲瑶族村后山果园进行改造提质,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田园美丽图景。
在做好绿色发展、红色文旅的同时,沙洲村的特色水果也成了另外一项重要的产业:黄金李、水晶梨、板栗、枇杷、黄桃等特色水果香甜可口,积极利用电商平台扩展产品销售的渠路,提升产品的知名度。现如今,沙洲村的水果量大、质优、果甜,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水果的重要产地,是沙洲村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古色瑶风:新老记忆的邂逅
走进沙洲,青砖、黛瓦、白墙,似一副水墨画,如诗如醉,洗涤着心灵的繁杂。尘封的历史,沉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祠堂、民居、古桥、古井、古庙、古巷仍旧保持着它清丽婉约的模样,沉醉其中。不经意间,双脚踏入了第二个时代,在党建的引领下,沙洲村揭开了农业向旅游业的华丽蜕变之路。借助着“三子产业”——开店子、摆摊子、种果子,这片土地上迎来了一阵阵繁荣昌盛的风。农民们的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灿烂了。整个村庄,宛如画卷般展现着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述说着奇迹般的转变和喜悦的心情。
烟雨蒙蒙、流水潺潺。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烟火市井,氤氲现代气息。此刻,古朴与繁华、新老记忆,与岁月交错、在时光中相逢。
作为前来学习和体验的青少年,我们深感荣幸能够亲眼见证沙洲村发展的蓬勃历程。沙洲村的故事,沙洲村人民的热情接待,以及这里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传承红色精神,不忘初心,牢牢记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坚信,未来,沙洲村定会坚持“打头阵、做示范、当标杆”的精神引领,坚持三色发展(红色旅游、古色瑶风、绿色生态),注重三新产业(新能源、新工业、新数字经济),贯彻三抓(抓产业,抓环境治理,抓社会和谐),在党建引领之下,使乡村振兴、富民强村、为民服务更加实、细、好;让沙洲村开遍幸福花!让沙洲村的未来意气风发!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赴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调研实践团 马励治 周煜坤 付曾宏 易忠行)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马励治 周煜坤 付曾宏 易忠行
编辑:何雨杏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