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洲日记 | 拳拳赤子心 悠悠沙洲情

8月21日 星期三 晴

我的父亲朱性英,名相齐,号阳春,1918年10月出生于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一个小康家庭,我的曾祖父、祖父均受过较好的传统教育。按说家境不错,应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三岁丧母,五岁丧父的悲惨遭遇,让父亲过早地饱尝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尔虞我诈,领略了生存的艰辛。父亲由继祖母抚养长大,并在亲友和宗祠的资助下读完小学、中学和大学,1946年毕业于湖南省立克强学院(该校解放前夕与国立湖南大学合并),学习采矿工程专业。

那时的沙洲村,贫穷落后,交通不便,父亲为了求学,吃尽了苦头。关于沙洲村和父亲艰难的求学的经历,除了心心念念的那条流经沙洲村的滁水河,父亲没有跟我们过多的谈起,我只是依稀地记得父亲说过沿东江北上求学途中遭遇匪患和为了节省盘缠,假期去南岳寺庙伴孤灯苦读的故事。父亲在衡阳大同中学读初中时,返回学校步行至与资兴交界的山林地带,他的盘缠以及全年的学费、生活费都被土匪洗劫一空,这让他深感当时社会的黑暗,由此萌生出改变国家命运的想法。父亲经历的这些事情,我从来没有往心里去,只是1968年我在资兴县清江公社插队时曾沿着父亲当年外出求学的路线走了一遭以后,才对父亲当年求学的艰辛有了亲身体会。

image.png

1946年父亲从湖南省立克强学院毕业了,可是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动荡时期,毕业就等于失业。满怀着实业报国的理想和尽早改善生活窘况的心情的父亲又一次来到了生活的十字路口。

1949年6月,父亲回到了故乡,参加了中共领导的由同学陈修河任大队长的湘南游击大队第四大队,从事宣传、筹集军粮等工作,并将自己多年的积蓄100块大洋交给游击队作为活动经费,义无反顾地直接参加了那场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

之后,父亲由军管会分配接管汝城县简易师范学校(现汝城一中),并被任命为代理校长,1950年3月由湖南省教育厅正式任命为该校校长。1950年4月,他又受中共郴州地委派遣参加了接管位于湘粤边境的狗牙洞煤矿。

1950年5月,父亲离开新婚不久的妻子,受聘于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东北煤矿管理局,担任工程师,从事矿山技术管理工作,常年奔波于白山黑水之间,其足迹踏遍了整个东北地区的各个矿区,为东北重工业基地的恢复性建设和“一五”计划的实现作出了贡献。

1957年10月至1966年6月,父亲又先后在内蒙古平庄矿务局、湖南省资兴矿务局工作从事矿山技术管理工作。1966年6月,父亲被调动至湖南省白沙矿区建设指挥部(1973年成立湖南省白沙矿务局),担任白沙矿区建设指挥部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矿区建设的技术管理工作。至1968年10月由父亲主持建造了白沙矿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约60000㎡、专用铁路10多公里、专用公路、高压输电线、通讯线200多公里,完成了新建矿井(龙塘、白山坪和夏塘)三对。并在全国武斗的枪炮声中,主持建造了当时耒水河上唯一的铁路大桥,这座大桥至今仍矗立在耒水河上。那几年父亲忍辱负重、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为白沙矿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99年10月3日在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庆典的礼炮声中,父亲病逝于北京,享年81岁,安葬于北京市天山陵园。

几十年来,每当佳节,每当报纸、电视等媒体出现有关湖南、郴州和汝城的新闻时,父亲的眼神里总是流露出关注、眷念和淡淡的忧伤。我知道,那是父亲想起了遥远的故乡沙洲,那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了他心中无法割舍的思念。直到父亲退休后的1982年,父母亲才回到久违的故乡,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沙洲村。这次沙洲行,我们明显感受到父亲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变化。

父亲退休后,主要跟随我们兄妹在北京、长沙和东莞居住,大城市的时尚和喧嚣、便利和繁华,都没有锁住父亲那颗赤子之心,他的心始终关注湖南,关注汝城,关注文明乡,关注沙洲村。离开沙洲的三十二年间,父亲心系故乡的建设与发展及血脉相连的故乡亲人,沙洲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及故乡亲人的生产生活时时刻刻都牵动父亲的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父亲对沙洲的公益事业抱有极大的热情。八九十年代,父亲通过叔叔朱性灵(离休干部)得知,叔叔在村里筹备建桥修路、修复小学教室操场等公益事业时遇到了资金困难,父亲总是慷慨解囊,积极捐款。父亲嘱咐故乡亲人要重视教育,不耐其烦地向孩子们讲解“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鼓励后辈们学好文化知识。当有人读书上学遇到困难,他也会热心相助。其实父亲早在1946年大学毕业后,就曾回到沙洲,动员继祖母将一亩半水田无偿捐献给村里,用于扩建原沙洲小学,回报当年宗祠资助读书之恩。

上世纪八十年代父亲第一次沙洲探亲以后,父亲也希望我们兄妹与他们回一趟故乡沙洲。当时我们因为年轻,又生在外乡,长在外乡,故乡只是父亲嘴中故事和传奇,对故乡的情感十分淡薄,也体会不到父亲那份浓浓的乡愁,故总是以工作为由推辞。

直到父亲离世后、我也退休后,于2011年7月,我们兄妹才第一次回到了父亲思兹念兹的故乡沙洲,回到了列祖列宗生活过的地方,可此时距父亲离世已经过去了十三年。当我捧一掬后山流下的泉水,泉水的丝丝甘甜,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当我行在父亲走出大山的那条山间小路,仿佛听到了当年父亲在这条小路上留下的“咚咚”脚步声。故乡的山水让我产生了从未有过的亲近感;当我们伫立在宗祠列祖列宗的牌位和祖父母、曾祖父母的墓碑前,我明白了“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往何方?”这些常常让我们迷茫和费解问题。此刻,我才清醒认识到,故乡和祖先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世代相传的血脉和基因,那来自故乡的文化、传统和智慧早已深深地融入到我的血液里,烙印在我的骨头上。此时,我才真正理解了我的父亲,理解了为何父亲对家乡念念不忘。

父亲,我想跟你说,今天的沙洲村不再是南岭大山中的那个默默无闻的湘南古村落,已经蜕变成了全国闻名的乡村振兴的示范村,这一切均源于“半条被子”的故事。今天的沙洲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国内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带动了沙洲的餐饮、民宿、和土特产销售等产业的发展。沙洲村有了大广场、陈列馆、游客服务中心,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村里不仅有古香古色的湘南古民居,还有庄重的、具有浓郁的湘南建筑风格的现代化陈列馆;这些年,乡亲们的收入水涨船高,2022年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2万元,特别是您和叔叔都最最关心的沙洲小学已经被新建的芙蓉学校所替代。这所学校不仅有先进的硬件设施,还有一批充满爱心与责任的教师团队。沙洲村的孩子们在这所知识的殿堂里汲取知识、探索奥秘,健康成长。

看到沙洲村眼前这一切,我想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著名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父亲,这盛世如您所愿,山河犹在,国泰民安!今日之沙洲不就是包括您和叔叔这代沙洲人曾经孜孜以求的理想吗?

父亲生前曾和我们谈起他的身后事,希望能落叶归根。当时因各方面的条件尚不成熟,未能实现父亲的想法。今年10月是父亲逝世25周年的日子,该为父亲圆梦了,让父亲回到祖父母的身边,回到让他一辈子魂牵梦萦的地方,回到他生命的原点。

朱性英之子女回忆:朱晓阳、朱承红、朱炜红

(作者:朱晓阳 朱志华)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朱晓阳 朱志华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842/66/1420021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