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铁五局:全力以赴战汛情 争当百姓守护人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符澳娟 杨兴 郴州报道

受台风“格美”影响,郴州资兴市连续多日强降雨,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铁五局闻讯而动,积极参与州门司镇抢险救援,经过9天的连续有序作业,抢险救援任务顺利圆满完成,抗灾人员陆续凯旋,设备安全退场。

紧急响应,科学决策

8月3日,中铁五局积极响应北湖区委区政府号召,迅速集结精锐力量,组建“抢险救援突击队”,携先进设备火速驰援资兴。抵达灾区,即刻与地方政府无缝对接,运用无人机技术全面勘查,绘制详细的现场图谱,科学分析决策。面对主干道路严重损毁,重型设备运输受阻的严峻挑战,突击队果断决策,立即调转设备,迅速展开抢险救援作业。次日,第二批救援人员抵达,全面投入划片村组救援,通过对讲机,始终确保信息高效流转,指令精准执行。

科学指挥,统一调度

为确保抢险救援工作高效有序,中铁五局采取了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现场所有作业场面、技术人员以及机械设备、后勤保障统一实行公司化管理,确保作业现场的高效率与专业性。醒目的企业标识、设备编号与旗帜的使用,不仅便于统计,更彰显了救援队伍的专业形象。

在作业现场,每个村组均配备2至3台挖掘机与铲车,负责道路开挖与淤泥清理,安排至少一名经验丰富的指挥员适时调度、现场调度,确保作业安全高效。灵活安排现场设备,分段进行村组道路疏通、河道及村民屋前淤泥清理;分时安排装备、物料进入抢险施工区,确保道路疏通与垮塌防控“双线作战”忙而不乱,安全推进。

多措并举,攻克难题

面对现场严峻的垮塌与淤泥堆积,中铁五局采取了智慧与勇气并重的策略,以确保救援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每一步推进中,均邀请熟悉地形的当地村民作为向导,提供关键的路况信息,确保行动的安全与高效。

借助无人机、地探雷达为前方路线的勘察提供了精准数据,现场组织专家组及施工技术人员对勘察情况进行会商分析,针对性地调整施工方案和机械设备。手绘施工路线图的创新做法,结合地图信息,为四个村的行进路线提供了清晰的规划。面对路基塌陷与深重淤泥的挑战,连夜调运路基板,迅速搭建临时通道;针对淤泥堆积与河水上涨,涵管的巧妙运用有效疏通堵点,实现引流排水;开挖小型排水沟渠,成功将道路上的积水与淤泥引流至原河道,确保了道路的畅通与安全。

三方联动,高效协同

为确保救援与重建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中铁五局建立了以政府主导、救援队为核心、当地村组积极配合的三方协调沟通机制。每日的村委会碰头会,成为现场难题的快速解决平台,确保决策与行动的无缝对接。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中铁五局通过工作群实时汇报施工进展,遇到难题时,即时沟通,迅速响应,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每晚,依据总体任务目标与当日施工进度,中铁五局对次日各工点的任务与机械设备进行科学调配,确保每一分钟都用于推进救援与重建,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党旗飘扬,青春献力

在这次救援行动中,15名党员与7名共青团员组成党员突击队与青年先锋队,无畏地站在救援与重建的第一线。面对持续38度的高温与烈日炙烤,他们每日坚守岗位超过10小时,以钢铁般的意志,一丝不苟地指挥作业,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与安全。机械操作手们,每天双手摇摆上万次,以惊人的毅力与专注,推动着救援设备精准作业;现场抢险队员,手臂在毒辣的阳光下晒伤脱皮,甚至起泡,疼痛难忍,但他们没有丝毫怨言,更未有退缩,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全力以赴打通了白筱、燕窝、杨公塘、烟坪4个村16个组的道路,保障了河道的通水顺畅,为灾区人民的生命线开辟出了一条光明之路。

此次抢险救援行动,中铁五局以铁军之姿,书写了一曲开路先锋的壮丽篇章。累计抢通道路24.7公里,包括道路疏通与塌方处理;河道清理5.7公里,涵盖清淤与障碍物清除;清理房屋周围淤泥25处,安装管涵5处,以及拆除与清运垮塌房屋16间,每一项数据背后,都是救援队伍的汗水与智慧,是对生命通道的不懈追求。

目前,四个村的受灾淤堵段抢通工作已全面完成,中铁五局救援小组突击队圆满完成了驰援抢险的使命。他们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展现了“铁军担当”的真正含义,将使命与责任化为行动,为灾区人民带来了希望与光明。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符澳娟 杨兴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842/58/1418018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