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郑梦超:雕刻青春最美的模样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李赟 郴州报道

刚进入湖南省临武县职业中专学习时,郑梦超怎么也不敢想,自己的入职通知书会比毕业证来得还早。更想不到,才毕业2年,自己就从一名普通的学徒技师,成为闽艺缘雕塑艺术有限公司驻临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临武职中)实训工厂的首个“00后”厂长。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他心里清楚,这一切的意想不到,其实都在意料之中。

精雕修身——顽石也能成器

“2018年中考,我不出意外地落榜了。一时间不知未来该往哪走。”回忆当初,郑梦超满是感慨。

后来,父亲打听到,2015年临武职中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香花玉、通天玉产业,设立了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爱好美术的郑梦超被送去了临武职中的“玉雕班”。可一遇上复杂难懂的专业技能,郑梦超又打起了退堂鼓。

2020年,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聘请行业专家,开展以有酬顶岗实习为重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闽艺缘雕塑艺术有限公司应邀进校办厂,公司主要负责人、国家高级技师、湖南玉石雕刻大师方志敏成了郑梦超所在高二玉雕班的客座“教授”。

“学习中,实操技法上的困难比较多,我就打破砂锅问到底,边问边实践,跟每个问题磨到底。”

2021年,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郑梦超与师父方志敏商讨,以香花玉为原料,依托革命战争故事背景,设计了作品《足迹》,但实际雕刻过程中并不顺利。“为什么作品中的‘解放鞋’总精雕不到位?”郑梦超问。

“好好观察,看看解放鞋都有哪些构造?分布如何?有空的时候也多去看看相关的历史资料。”方志敏说完,转身买来一双解放鞋放到郑梦超的操作台上。

后来,郑梦超边阅读充实作品内涵,边仔细观察和反复练习,直到胸有成竹才上胚精雕。

mmexport1696816844371.jpg

玉雕作品《足迹》。

最终,他的作品《足迹》不仅荣获省、市、县多个奖项,还被郴州汝城“半条被子”纪念馆收藏。此后,郑梦超明白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工出细活”的道理,更加勤奋刻苦,力求将每一块玉料刻出神韵。

治学育人——人人都是璞玉

“师父常教我们真诚待人、用心对事,我也想成为一个像他一样的玉雕人和老师。”在郑梦超看来,人尽其能即真诚,物尽其用即用心,在育人与玉雕中,他都尽力做到因材施策。

2021年,尚未毕业的郑梦超因表现突出被湖南省临武县闽艺缘雕塑艺术有限公司提前录用,负责公司定制商品雕刻和公司校企合作对口学生技能实践课程实训。

上岗开训前,他对全体受训学生进行综合摸底,努力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就业意向、个性专长等,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给予指导。大概因为年龄相仿,郑梦超总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要什么缺什么。学生们也都乐意接纳这个“哥哥老师”的建议。

无论是雕刻,还是销售,他都信奉“实践出真知”。

对于学雕刻的学生,他侧重培养其实操技术,在集体实训之外,安排专门的师傅、名家一对一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对于学销售的学生,则尽可能多地安排门店实习,更直观地帮助他们提高对现阶段宝玉石市场的认知,掌握销售技巧。他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实际岗位中提炼、归纳技能,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匹配相对应课程,保证学生在校所学就是日后工作所需,做到车间、课堂零距离深度融合。

2022年,因出色的教学管理能力,郑梦超升任公司驻临武职中玉雕实训工厂厂长。

匠心致远——在传承中创新

“言传不如身教。”郑梦超自觉追求玉雕工艺的精进。

每天,他在雕刻室的时间比在办公室的时间要多得多,常常在操作台前一坐就是一整天,为研究玉雕技艺和原料设计,几近废寝忘食。

一次,师父兼老板方志敏拿来一块玉料,让郑梦超雕刻成修行者造型。郑梦超接过玉料,立刻被上面的白色纹理吸引住了,随即开口道:“这块料子做成花旦一定更好。”

随后,他从色泽、纹理、形状等角度阐述自己的设想。据理力争之下,方志敏同意了他的设想,并让他大胆尝试。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没有错,最后的成品十分惊艳,深受顾客喜爱。

师父师兄们都对郑梦超的慧眼“识玉”十分赞赏,但他们心里清楚,这双慧眼的练就,离不开郑梦超云相册里分门别类收藏的超万张照片“笔记”,离不开他指间日益增厚的老茧,离不开他各大竞技场上锤炼出的一个个奖项。

mmexport1696816846755.jpg

专心致志精雕细琢的郑梦超。

2022年7月4日,年仅19岁的郑梦超成功站上了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暨“技能中国行2022—走进湖南”技能成果主题展的舞台,成为14个市州中最年轻的“绝活”展演者。面对众多年长的湖湘巧匠,镜头前的郑梦超淡定自若,胸有成竹地坐在操作台前,专注地盯着手中的玉石,在一个极其小的面上,勾勒出丝丝缕缕的纹理。

“玉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工艺,新时代的我们需要传承,更需要在传承中创新,让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郑梦超看来,现在的他更像一名解说员,用玉石和雕刻艺术去讲解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和理解,更是用玉石和雕刻艺术去向学生、向世人讲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历史,传承大国工匠的智慧与精气神。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李赟

编辑:何晓露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754/91/1314052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