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汝城:稳住农业“基本盘” 守好百姓“米袋子”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邓生祥 钟丙芳 郴州报道

春雨初歇,新绿滴翠。日前,湖南汝城县井坡镇大村村欧氏山之稻种养专业合作社早稻育苗大棚内,自动育种机吱吱律动作响,几名农户认真把守进料、喷水、播种、盖土等环节,随着最后的一个标准化育苗盘被转至智能育秧暗室,早稻育种便宣告完成。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比起传统的手工育秧,工厂化育秧省时高效,降低成本,还不受低温、降雨、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合作社负责人欧文清春风满面开心说道。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汝城县沙洲瑶族村考察,在调研小黄姜基地时指出,要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参与市场竞争和应对灾害能力。

牢记殷殷嘱托,汝城县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农机应用、科技服务、规模种植、提质增效等方面持续发力、苦下功夫,全力确保多种粮、种好粮,巩固粮食基础地位,还催生了一大批敢闯敢干的种粮示范带头人。


微信图片_20230407152728_副本.jpg

汝城县井坡镇大村村欧氏山之稻种养专业合作社早稻育种大棚一片忙碌。

规模种植 强基固本稳粮仓

“看,秧苗8天就长到一指多高,且每8天就将增分一叶,长势喜人。”在水肥一体化育苗大棚内,欧文清拨弄着葱郁起来的先期秧苗介绍,眼前37个育秧大棚,除为自家早稻供苗外,还作为全县集中育秧的示范点,承担了其他农户1100亩育秧任务。

今年按照计划,欧文清种植双季稻3000亩、稻油轮种800亩,比去年增加近1000亩,扩面增幅着实有些大。不过,对过去的欧文清来说,压根就没有想到过。

刚满40岁的欧文清,是大村村本地人,多年前一直在广州经营餐饮行业等,赚到300多万元。2015年,因随行年迈父母归乡心切,也要照顾两个孩子上学,便拖家带口返乡创业,集中连片流转耕地300多亩,发展起蔬菜、中稻、杂交制种等多种产业。早些年,受项目繁杂、管理不精和市场波动等影响,欧文清走得磕磕绊绊,还亏了不少钱,由此得到了深刻启示,“发展农业要专业化、规模化才行!”

从2020年开始,在国家惠农政策催动下,欧文清一门心思搞起粮食生产。伴随双季稻面积从1300亩激增到3000多亩,种植收益也实现从80多万到200多万的稳步增长,让他越种越来瘾头。去年9月,他到邻镇大坪镇一口气拿下1200多亩地,发展稻油轮种等,当地前不久据此举办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着实让他美了一把。

地处山区的汝城县,耕地到户量少还分散,小量种植根本留不住人,农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正成为种粮稳盘的主流。该县坚持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通过政府补、大户扩、农户种、示范带等方式,持续巩固3.8万亩双季稻种植任务,还催生了30多户面积超过400亩的专业种粮户。他们集约到全县70%的耕地,承载了70%以上的粮食生产任务,还通过合作社+基地+大户+散户的发展模式,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生产体系,托稳了农业产业基础盘。


微信图片_20230407152719_副本.jpg

水肥一体化智能育秧大棚,新绿葱郁、生机盎然。

科技赋能 提质增效防风险

清风拂过,冷气逼人,当前的料峭春寒,并没有引发欧文清丝毫恐慌。“依托科技力量,提升防范灾害风险的能力,看天吃饭的日子一去不返了。”不过他也坦言,前车之鉴,始终不敢忘怀。

2020年疫情之下的倒春寒中,合作社承担4000多亩早稻育秧任务,传统覆膜小棚抵御不了低温侵袭,秧苗根本长不起来,至多只能择选出自家1000来亩早稻秧苗。尽管服务合同签订了受不可抗力影响不承担责任的条款,但见到农户群情激奋找过来算账,欧文清一时间欲哭无泪、寝食难安。好在,县农业农村局对此高度重视,通过发动农户改种稻种、补种秧苗等综合方式,才得以共度时艰、逾越困境,完成当年双季稻种植任务。

吃一堑、长一智。当年忙完秋收后,在县农业农村局派驻科技人员全程指导帮助下,欧文清开足马力抢时作业,完成了机械化育种流水线、水肥一体化育秧大棚等设施建设,也狠下血本购买备齐了4台播种机、5台中型拖拉机、3台高速插秧机、1台高速抛秧机、2台联合收割机等农机设备,建成了日烘干能力45吨的烘干设施。不仅实现粮食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还将服务能力提升至万亩级。

“有科技服务作保障,减少人工依赖,时节抢得准,节省成本增效益,信心也就增强了。”据欧文清介绍,在粮食生产各个环节,县农技服务中心主任徐福才等人都会过来做科技结对帮扶:每周一次到田间、每天致电沟通,随时解疑释惑、及时对症施策,落实落细育苗保水保温、深水翻耕灭蛹、秸秆还田增肥等技术推广应用。

如今,欧文清对种粮门道已是如数家珍,农业效益也在逐年递增。“2020年亩产850公斤,效益包含补贴在内1000元,到2022年亩产就超过900公斤,综合效益达到2500多元。”欧文清说,不止自己提质增效,其他同行亦如此。

近年来,汝城县由农业农村局牵头汇聚合力,组建起6个农技服务小分队,对全县14个乡镇的种粮大户实行包田块结对子,开展“面对面”“一对一”技术服务,扎实落实讲政策、听心声、兑奖补、解疑惑等各项服务。克服疫情、洪涝灾害、旱情等不利因素,全县双季稻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了3.8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实现了保质保量稳粮稳产目标。当前春耕备耕,全县3万亩集中育秧的科技服务任务,均已全面落实到乡镇、主体和田块,为全年种粮起好步。


微信图片_20230407103303_副本.jpg

欧氏山双季稻基地鸟瞰图。

延链强链 兴农富农拓路子

“通过机械自动化育秧、插秧,每亩向农户收服务费320元,比传统人工模式节省120元左右。”指着日渐壮实的秧苗,欧文清颇为自豪地说:“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了。”

当前,欧氏山之稻合作社吸纳了4名社员,示范带动了周边3家种粮大户发展1000多亩双季稻,还通过提供代耕、代育、代插、代防、代收、代烘等六代服务模式,也充分激发起当地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如今,井坡镇每年5000多亩双季稻种植任务都能妥妥完成,土地流转金也从十年前不要钱、没人要激增到了亩均450多元。

不仅如此,合作社从插秧、施肥、田间管理到采收、烘干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请大量本地乡亲务工,日薪不低于百元。除了以人均1.8万元的年务工费长期雇请23名用工外,每年还得临时聘请用工8000多人次,光支付劳务费就超过了100万。“多亏有了合作社。”从最初设社就过来务工的欧共文,每年有3万元务工费进账,他每次领工资都要感慨一番。

眼下,合作社正租用着村里废置多年的集体大礼堂,里面除了小部分用于办公外,其他区域则作为粮食仓储、肥料贮存和稻谷烘干等功能区域,面积有限、容量不大,搞不了科学精细分区,严重影响制约到粮食丰收仓储、烘干等后续工作。

“今年除了落实粮食生产计划外,还要全力新建好一个面积更大、功能更全、容量更足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厂。”欧文清介绍,得益于镇里积极寻找建设用地和县农业农村局联络协调等扶持,合作社当前申请到220万元的惠农贴息资金,也做好了土地流转等工作,农业工厂建设正有力有序推进。接下来,还要步步为营、久久为功,逐步组建好插秧、农机、收割、烘干等专业团队,通过统一品种、统一调度、统一服务和统一采收加工等,蹚出集约化发展、智能化管理、规模化生产的品牌路子。

延链强链,兴农富民。汝城县建成可服务大田3万亩以上的专业化育秧工厂,其中千亩设施集中育秧基地6个;现有大中型拖拉机177台、小型拖拉机165台、插(抛)秧机56台、联合收割机51台;建设高标准农田3.05万亩,新建改造灌排渠66.44公里、机耕道21.44公里,新建小型拦河坝7座、泵站2座,改良了土壤2.74万亩;完成新增耕地“非粮化”整改面积67.35亩,完成耕地抛荒整改面积930多亩。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邓生祥 钟丙芳

编辑:何雨杏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748/99/1254233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