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3月31日讯(通讯员雷婉婷 李玲)清明将至,我们慎终追远,祭奠先烈的同时,也在关注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为了新中国,在战火纷飞中拼杀,牺牲安葬在异地他乡,几十年春去秋来,烈士家属两三代人的找寻,却寻不见烈士的安葬处。
在临武县汾市镇十八岿烈士陵园,苍松翠柏间,革命烈士纪念碑伫立在中央,长眠在这里的是1949年冬天,在解放临武战斗中牺牲的十名吉林籍革命烈士,他们当中最大的28岁,最小的才19岁。经岁月洗礼,碑文上的字迹已些许斑驳,十名革命烈士当年的战斗事迹却仿佛仍在眼前。今天,我们踏上了这方热土,来重温当年的历史故事,也希望从这里开始,能够开启为烈士的寻亲之路。
1949年11月,我军打响了解放临武县的战役,当时临武的县城、寺冲、汾市等地,驻扎着国民党铁路交通警察部队及湖南省保安团约5000余人。12月1日,一六五师四九三团分四路由宜章挺进临武,在龙归坪的渡河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六军一六五师四九三团的十名战士,在激战中壮烈牺牲,将生命留在了战火纷飞的岁月里。
据历史记载,1949年12月,国民党的数万余军密集湘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九三团奉命来围剿逃窜到临武的国民党军。在战斗的过程当中,部队需要从龙归坪过到寺冲,但是中间有武水河阻断,对面又有敌人的碉堡火力控制。在强渡武水河的战斗当中,国民党用重机枪扫射了四九三团的尖刀班,十名战士壮烈牺牲,在战斗结束之后,临武人民把他们安葬到了十八岿,同时在青石碑上记录下了这样一段红色的悲壮故事。70多年过去了,这段红色故事依然在湘南大地上广为流传,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重温革命历史,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传播故事。
龙归坪渡河战役旧址
据知情人士临武县汾市镇南福村村民陈礼满介绍,在龙归坪的渡河战役中,一六五师四九三团的人力、火力与对方相差悬殊,为确保歼灭交通警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军四十六军一六五师四九三团在与国民党军抗战了3小时后,成功渡河上岸占领敌方阵地,受伤和牺牲的解放军则被运至4公里开外的南福村安置和安葬。
“当时我路过那里,解放军看到我空手,就让我去帮忙抬尸体,看着牺牲的烈士,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当年参与了抬送烈士遗体的南福村村民陈抒法回忆道。
继龙归坪的渡河战役取得成功后,我军乘胜追击,继续按规划路线往文昌平、桃源坪等地追歼灭敌,12月5日晚,四九三团主力军及军部山炮营圆满完成解放临武的任务。最后该团以14条鲜活的生命为代价,打垮了盘踞临武的国民党残余势力,为临武人民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195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六五师四九三团和临武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围歼寺冲之敌牺牲的10位解放军战士,在十八岿围地筑革命烈士墓和纪念碑。经过逐年修缮,十八岿烈士墓形成一个小型陵园式墓地。1990年6月30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列为临武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被列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4月,县人民政府再次筹集资金,在十八岿烈士墓原有基础上往后延伸2亩地扩建陵园,并将全县散葬烈士墓迁移至陵园集中管护。截至目前,陵园共有有名烈士墓66个、无名烈士墓45个(合葬),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标准化烈士陵园。2022年12月经县政府批准,命名为“临武县十八岿烈士陵园”。每年清明节,我县党政领导、机关团体、学校等都会组织人员前来扫墓献花,纪念先烈,教育后人。
青山处处埋忠骨,他们在年少时为解放新中国而战斗,一朝离开家乡,离开亲人,便成了永别。因为种种原因,许多烈士的家属并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安葬在何处。多年来,临武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一直在开展烈士寻亲工作,如果大家有相关烈士后人的线索,也可以与临武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我们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核实跟进,希望可以借助媒体平台,让更多的忠魂回归故里,让烈士后代得以祭奠。
14名革命烈士名单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雷婉婷 李玲
编辑:何雨杏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