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源临武起宏图——临武县“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农村新貌 摄影:吴文军.jpg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肖佩珊  谭美兰 谭坤燕 赵介江 郴州报道

丰收,是秋天最耀眼的字眼。

金灿灿的稻谷颗粒归仓,飘香的瓜果沁人心脾惹人垂涎,新鲜的蔬菜走进市场走上市民餐桌,忙碌的农人搬进干净整洁的新居,房前屋后传来阵阵欢笑,临武大地,弥散着丰收在望的喜悦。

这份喜悦是劳动的甘甜,是辛劳的回报,是临武勠力同心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收获。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接续奋斗乡村振兴,希望的田野上喜讯不断传来——

2021年完成粮食生产面积30.43万亩;截至今年6月,完成早稻播种大田面积7.5286万亩,占省市级下达任务数(7.5万亩)的100.38%,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压实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

2022年临武被湖南省列入生猪调出大县;全县实现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37.81亿元,同比增加10.65%,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25.76亿元,同比增加11.55%。

今日临武,民富产业旺,沃野满目新,一批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乡村正款款走来……

“秸”尽所能 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9月的临武乡间,垄上秋色胜春朝,一望无垠的田地里一台台收割机正在驰骋作业,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稻米和泥土的芬芳,收获后的土地在碧蓝高空的映衬下呈现一派平畴辽远的田野景象,再也不见前些年焚烧秸秆的滚滚浓烟。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的茎叶穗,稻谷收走后,就剩下了大量秸秆。往年临武每到秋收,农民要么在田地间露天焚烧,要么在门前屋后堆放,不仅污染环境、影响村容村貌,还易形成火灾隐患,因此秸秆如何妥善处理一直是困扰该县的“老大难”问题。

为解决这一循环性难题,近年来,临武积极打响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攻坚战,大力推行农业可持续发展循环型农业新模式,将秸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推行秸秆禁烧工作变“堵”为“疏”,让秸秆不再成为丰收后的烦恼。

近期,临武县武水镇尧丰村的30亩稻田迎来了丰收,收割现场只见一台大型秸秆粉碎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稻子。水稻一边收割,一边同步通过机械化粉碎直接将秸秆均匀抛撒还田,埋入土层摇身一变成肥料,为土壤注入源源肥力。

“自从开始进行秸秆还田后,土地肥沃了很多,过去不知道怎么处理的秸秆也有了着落。”种粮大户陈卫国看着田里隆隆作响的农机,高兴地对该县秸秆还田政策表示支持。

其实几年前,这里的农户们对秸秆还田技术认可度还不高,但是经过实践,农户们发现秸秆还田方式既可以增加土壤养分,还能改善土壤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土地肥了、收成高了,农户们自然就拥护了。

“前几年烧秸秆,我们的心也都是提在嗓子眼,生怕会引起火灾。现在秸秆粉碎还田以后易腐烂,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我每亩地可以增产一二百斤,所以不管怎么算,‘还’都比‘烧’划得来。”

从拒绝秸秆还田,到愿意秸秆还田,农户们算的是成本账、增收账、生态账。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户认识到秸秆还田的好处,临武的秸秆还田的面积也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已辐射带动该县秸秆还田2万余亩。

在临武,有的秸秆还了田,还有的秸秆卖了钱,在秸秆能源化、肥料化利用方面,许多新业态正在蓬勃发展。

秸秆作饲料,废物赚钞票。今年临武围绕农作物秸秆优势资源,因地制宜确立了6家饲料化项目实施主体,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引导种植户与公司达成秸秆回收协议,秸秆利用率达0.7万吨/年。以往让老百姓犯愁的一堆堆秸秆,现在真正成了助农增收的“金杆杆”。

秸秆打捆离田,变身清洁能源。通过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引进、扶持建设一家专业秸秆燃料化企业,主要生产生物质秸秆固体颗粒燃料,进一步提升秸秆能源化利用。

目前临武正积极打造秸秆综合利用收、储、运、用产业链,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多元利用、奖补结合、持续稳定”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临武现已建立花塘、武水、万水、麦市、水东、汾市等6个乡镇农作物秸秆的收储运基地,每个基地年收储运能力达2000吨以上,该县也成为郴州市2021年唯一申请成为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秸秆亦是如此。自打不起眼的秸秆在临武开启了绿色低碳的“人生旅程”后,一条条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绿色产业链”就此串联,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双提升。

业兴民富 让沃野田畴崛起致富希望

金风送爽,秋色宜人。

迎着初升的朝阳,枕着武水河入睡的舜峰镇贝溪村从睡梦中醒来,田间地头,抬眼便可见连片的香芋叶随风摇摆,一派生气勃勃。

三农纪实:临武县香芋种植基地_副本.jpg

贝溪村香芋种植的历史,要从20世纪80年代说起。一开始,村里种香芋的人并不多,来村里收购蔬菜的商人见村里散种的香芋品质不错,便向村民提出能不能多种一点,自此开启了该村香芋种植的浩荡征程。从最初几十亩起步,一路扩大,目前已达到一万亩,受本地种植面积的限制,不少贝溪人还把香芋种到了外地。

“我们贝溪的人,专业搞香芋,村里家家户户都种香芋,种植面积超过100亩的种植大户,有150户左右。”该村香芋合作社秘书长胡成兵说,香甜软糯的香芋,就是贝溪村跻身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的“致富密码”,仅种植香芋这一项,年产值就能达到7000万元,为村民带来人均12000元的年收入。

除了种植,保鲜技术也是贝溪村的香芋产业稳步壮大的关键。

近四十年的种植销售经验,让贝溪村意识到,只有错开香芋上市高峰,才能把自家的香芋卖到理想的价格。一般10月下旬,大批香芋就已经进入成熟期,想要错峰上市,香芋保鲜是关键,对此贝溪人可谓是“驻颜有术”。

“香芋成熟了,我们并不急着挖,而是覆盖地膜,需要销售时才采挖,这样的保鲜期长达6个月,足够我们根据市场行情判定上市的好时候,并且在田里覆盖地膜保鲜的香芋还可以继续生长,个头越大价格越高。”胡成兵将香芋的“驻颜秘方”娓娓道来。

贝溪村的故事是临武全县香芋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随着临武香芋走俏大江南北,香芋种植也成了临武县农业产业化主导增收致富的“绿富美”产业之一。当前全县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10万吨,形成26个种植面积千亩以上专业村,3个万亩以上专业乡镇,先后建立双溪贝溪香芋贮存营销中心,基本形成了一条种植、农资、管理、运输、销售的完整香芋产业链,让村民搭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

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特色产业,临武大地不仅是人们安放乡愁之处,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临武以创新思维推动政策、资本、人才、科技等资源要素向乡村积聚,聚焦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重构”,推进“六大品牌强农行动”,构筑起美丽乡村建设的产业基底。

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农技部门+企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模式,围绕企业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打造“一乡一品”“一县一特”,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安全化发展。

截至目前,临武组织申报2022年度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项目1个,新增市级特色产业园2个;成功创建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积极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基地认定,新增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4个,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水平,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如今,驱车行驶在广袤田间,翠绿的临武柚缀满枝头,韵动的池塘里临武鸭在欢快地嬉戏,金灿灿的橘子犹如天上数不尽的星星……举目四望,只见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花繁果硕,一个个农业企业产销两旺,一个个乡村文明富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步伐强劲。

迷人的武水河畔,临武人民沉浸在农业产业化带来的幸福海洋里。

美美与共 让“农”之靓色铺陈美丽乡村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走进汾市镇龙归坪村,一幅幅如诗如画的乡村图景便徐徐铺展在眼前:一湾武水缓缓流淌,一片绿林郁郁葱葱,一条步道蜿蜒林间,一片雕梁画栋、碧瓦飞檐的明清湘南古建筑群和百余栋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错落有致相得益彰,一派悠悠古韵。

人行绿荫里,恍在画中游。诗和远方是龙归坪的形,安居乐业是龙归坪的魂。40多年来,村里没有发生过刑事犯罪,没有出现过越级上访,没有村干部侵占公共财产,没有村民违规建房、乱砍滥伐。“六个支书一台戏”,几届村委会前赴后继一干到底,一心一意抓产业、抓村风文明建设,不折腾,齐努力,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从一穷二白的小山村发展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这里的环境之美,留住了浓浓乡愁,这里的宜业宜居,演绎着整个临武的乡村发展之变。打开临武县的行政地图,一个个星罗棋布的美丽乡村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振兴发展的同频共振,打造了产业兴旺、百姓致富的典型样本。

临武,有乡村振兴最美样子——

西瑶乡谷富塘村,只见宽阔平坦的通村柏油公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绕村流淌的小溪,眼前呈现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汾市镇玉美村,紫薇花一卷卷,一重重,幽幽的馨香,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徜徉花海流连忘返、拍照打卡,紫薇天下景区成为疲惫心灵最佳归属;

金江镇罗家村,“罗家训,立家规,行守法,教子方。尚勤俭,文武全。致富经,多寻探,昧心钱,不去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罗家村新三字经”让人回味无穷。

临武,有乡村振兴最足劲头——

临武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要求,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以农村生活垃圾、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初以来,全县共拆除违建、危旧、闲杂房屋2017间,拆除残垣断壁866处,发动群众投工投劳69000人次,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4180吨,清理村内水塘沟渠1040公里。

面目焕然一新的乡村与农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日常特写都满溢着乡村振兴的气息。

2021年临武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省级精品示范村1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市级精品示范村1个,一个个美丽宜居村庄如珍珠成链将龙源大地装点得多姿多彩。

如今,漫步在临武的乡村原野,泥泞的道路变平坦了,混浊的河流变清了,垃圾实施分类投放了,干净整洁、现代文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广袤乡间绽放“三农”光彩。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临武“三农”精彩连连!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肖佩珊 谭美兰 谭坤燕 赵介江

编辑:周蕾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2022/09/07/1180424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