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桂阳:1260℃窑火里匠心不息 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红网时刻新闻7月13日讯(通讯员 廖诗卉)桂阳县舂陵江镇陶瓷产业起源于宋代,依托本地丰富优质的陶泥资源,手工制陶传统技艺世代相传,当地制陶业传承千年而不衰,走出了一条具有陶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眼下,高温天气持续,制陶工人们挥汗如雨,“土与火的艺术”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图片1_副本.png

在舂陵江镇化眉岭陶瓷厂里,工人们正赶制着陶瓷订单,陶泥随着木转盘飞速转动,几秒的工夫,一只光滑的坛坯雏形就呈现了出来。压坯、印花、上釉……大到容量500斤的酒缸、菜坛,小到缸盖,或大肚小嘴,或珠圆玉润,各种造型的陶坯在灵动的双手中演变而出。熟能生巧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辛苦。

“我们一天大概要做800-850个陶瓷产品,上釉需要的是力量跟技巧的结合。力量不到位,技巧不到位的话,上釉不均匀,烧制出来的瓷器质量会大打折扣。我们这层的底下就是窑炉,温度很高,衣服经常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是注意力都在手上,也习惯了。”桂阳县舂陵江镇化眉岭陶瓷厂上釉工人张石保告诉笔者。

图片2_副本.png

陶坯经过造型后,将被放入窑内烧制。窑室里的温度有1260℃,青烟缭绕、泥火交融,一件件陶瓷制品就在烈火的淬炼中产生了。近年来,舂陵江镇制陶工艺不断改进,由原来的土窑烧制,改用清洁环保的天然气作燃料的锟道窑、梭式窑、箱式窑。产能提升150%,一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的年产量可达300万件,产值可达3000-5000万元。智能化程度高,也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原来那个土窑温度相当高,那时候我们去添火的时候,都还要穿厚衣厚裤才能够上岗,窑炉口的温度有五六十度。现在是不一样了,都是现代化的节能设备,温度可以控制。我们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桂阳县舂陵江镇化眉岭陶瓷厂技术主管肖兵乐呵呵地对笔者说。

图片3_副本.png

不仅如此,如今的陶瓷厂还安装了千余个吊扇,在每个员工的工作区还配备了落地扇。高温持续,各陶瓷企业采取了错峰生产的举措,每天11点到下午4点让工人避暑休息。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还不定期为工人发放避暑物品,送来“清凉”。

桂阳县舂陵江镇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头雁带动、产业拉动,发展陶瓷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加速跑”。目前,舂陵江镇年产量超过150余万件的陶瓷企业有8家,产值均达到2500万元,全行业产量约2000万件,产值达3亿元。产品远销两湖、两广、江西、江浙福建等20多个省份及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地区,带动300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一幅幅产业振兴、村民富足的美好蓝图在舂陵大地徐徐展开。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发展陶瓷产业,打出舂陵江陶瓷的品牌效应。用产业‘强起来’ 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流乡村,更加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结合党员联系群众‘五个到户’工作,让党员致富带头人结对一批、帮扶一批、成效一批、致富一批,让农村产业‘火’起来,村集体经济‘强 ’起来,乡村人气‘旺’起来。”谈起未来,桂阳县舂陵江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王艳信心满满。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廖诗卉

编辑:唐哲宁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2022/07/13/1151881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