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2月22日讯(苏仙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李博 卢经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苏仙区紧紧围绕构建耕地全程一体化保护体系,积极推进“田长制”试点工作,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切实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推动保护耕地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共为。
在飞天山镇的政府会议室内,这里正在召开一场特殊的土地流转、耕地抛荒治理对接会。镇里开出菜单、列好政策,为各个村的“田长”和种粮大户牵线搭桥。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和平村发展草皮,年收入最高时有1000多万元,是有名的“草皮村”。2020年开始,当地启动千亩“退草还耕”工作,为了盘活这批“闲置”资源,村里把复垦耕地面积、水利、地段等都一一标明展示。种粮大户吴小京当场拍板,要在和平村流转千亩稻田。
“我们种粮的政策越来越好,各种补贴比较多了,再一个我们当地的党委政府、村组干部、特别这个田长对我们很关照。”苏仙区种粮大户吴小京说。
耕地保护、粮食生产是国之大者,更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强有力支撑。如今,飞天山镇已完成2万多亩草皮的清退,恢复水稻种植面积1万多亩,曾经的“草皮镇”摇身变成了“米粮仓”。
飞天山镇党委书记黄克宇说:“我们将进一步严明责任,严格措施,严肃纪律,加大对破坏耕地行为的打击力度,将耕地保护制度化、法制化、常态化,切实守护一方水土,保护珍贵耕地。”
来源:苏仙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胡李博 卢经纬
编辑:何雨杏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