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山间小路,清风迎面拂来,林中虫吟蝉唱鸟鸣,远处树木青翠欲滴,眼前村民庭院整洁、花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11月初走进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镇钟家村,一幅美丽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开。
“今年苏仙区被列为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市、区),区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口,推动农村环境亮起来,生态美起来。”苏仙区委书记黄志文介绍,目前全区创建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8个、市级美丽乡村29个,曾荣获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市区”称号,连续三年上榜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拆旧拆危:10万余平方米拆出“苏仙速度”
今年是苏仙区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第一年。4月,该区创新示范村确定方式,从村自愿申报、镇推荐的40个行政村中,通过“擂台赛”方式遴选示范创建村,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公开遴选出19个村民意愿强烈、产业特色明显的村,作为今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
许家洞镇钟家村积极主动参加遴选并成功入选。“为抓好示范工作,我们大力实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农业废弃物、村容村貌等‘五大会战’,打造‘美丽钟家宜居乡村’。”村党支部书记罗改革说,村里仅拆旧拆空就拆下了1.1万平方米,都是村民主动配合完成的。
“为抓好农村‘老旧空’房屋的拆除工作,区里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人居环境整治责任制,成立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农村危旧房、违占违建房整治工作方案’等。”苏仙区委相关负责人说,方案明确了工作时间表、任务书。
市级“美丽乡村”清江村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对郴永大道、战备路沿线进行“拆危拆杂,坡屋顶改造”等提质改造,拆危拆杂6500多平方米。栖凤渡镇瓦灶村由村民自主拆除70余户110间共6800平方米断壁残垣……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苏仙区因地制宜抓实“一拆两改三清四化”,成效显著,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通过2个月的“一拆”工作,全区共拆违拆除杂房、猪牛栏、“空心房”等10万余平方米,拆出了“苏仙速度”。
污水处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1.5%
曾几何时,农村污水横流、蚊蝇乱飞、臭气冲天……散落在农村各个角落的旱厕,是大家乡愁中最不愿回忆的一个印象。
苏仙区许家洞镇钟家村作为全区乡村振兴示范村,他们坚持将农村改厕与污水治理相结合,建成公厕7所,实施户改厕285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
同时,钟家村投资200万元建设了涌献组农村污水收集生态处理站,建设了50吨玻璃钢净水池,铺设污水处理管网3700多米,147户村民的生活污水经集中处理后全部达到了无害化排放标准。
苏仙区坚持“整村推进、分类示范、以奖代补”的原则,对乡村振兴示范村实行“应改尽改”,对面上村实行“愿改尽改”,严把厕具关、技术关、质量关、群众关,强力推行首厕过关制,确保改厕成效。近年来,完成财政奖补户厕改造1.05万户、新建公厕91座。
而且,近三年来全区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3座,今年将建成3座;已建成农村污水生态处理池106个,集中收集处理3万余户10万余人的生活污水,2021年拟新建污水处理池22个。目前,全区城镇污水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95.3%、80%、91.5%。
垃圾分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10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最大的潜力和优势就是生态环境,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是抓好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
苏仙区飞天山镇和平村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工作,支村两委班子带头抓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投入4万余元建设了一个可回收垃圾点及一个“绿色存折”兑换点,购买了958个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桶发放给每户村民,老百姓参与垃圾分类“绿色存折”工作的热情非常高。
“垃圾分类后,无用垃圾大大减少,‘脏乱差’现象得到极大改善。”该村干部表示,先后有20多个村赴和平村进行学习,该村垃圾分类“绿色存折”试点工作,也被苏仙区列为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示范村,飞天山镇被列为苏仙区垃圾分类减量试点推进镇。
此外,苏仙区按人口比例配备专职保洁员,现有农村专职保洁人员1740人。建成中心镇垃圾收集中转站7座,12 吨移动式压缩垃圾箱 16 台,摆放密闭式生活垃圾收集箱 1740 个、垃圾斗车 1952 个、室内分类垃圾桶 26.14 万个,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常态化运行,所有镇及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转运处理,生活垃圾治理率100%。
今年以来,苏仙区以农村垃圾治理、厕所改造、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全区上下以不折不扣的勇气、追求一流的干劲,使农村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来源:新湖南
编辑:何雨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