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汝城县马桥镇:脱贫之后不歇脚

BI4I4289_副本.jpg

汝城县马桥镇小黄姜基地上,姜农满怀喜悦采收生姜。

红网时刻 通讯员 邓生祥 叶寒竹 刘德荣  郴州报道

种植基地绿意盎然,就业车间一派忙碌,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深秋时节,湖南省汝城县马桥镇到处生机勃勃,映照出当地脱贫之后不歇脚、乡村振兴大步行的生动足迹。

“扬帆搏浪正当时,奋进路上争朝夕。”该镇党委书记陈贯周坚定表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初心不改、方向不变,统筹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力度不减、脚步不停。

云网通电子加工厂就业车间为脱贫户提供稳定就业岗位_副本.jpg

马桥镇集镇上云网通电子加工厂车间内,一派热闹繁忙景象。

保供岗位,端上门口“金饭碗”

在面貌一新的马桥镇集镇上,云网通电子加工厂就业车间内,工人们正坐在工位上熟练操作机器,有条不紊制作数据线、音响线等产品。长春瑶族村脱贫户李乐才,一脸满足与幸福,不懈不怠忙管理,“我们夫妇在此上班,每月收入有好几千,也算端稳‘金饭碗’了。”

作为曾经的贫困户,李乐才夫妇不等不靠,双双到此务工。凭着勤劳肯干,从学徒工变为技术工、管理员,收入稳步提高,不仅稳当脱贫,还在集镇建了新房。同李乐才一起上班的,还有当地群众80多人,包含了26个脱贫户和6位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均收入达到了两万多。

脱贫户李乐才在扶贫车间内工作_副本.jpg

马桥镇脱贫户李乐才在家门口就业车间,紧张有序忙碌、干劲十足。

云网通电子加工厂占地1.8万平方米,从事来料加工、订单生产和技能培训等业务,产品销往深圳大公司,有稳定销路作保障。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车间带富效应明显,可同时安排100多号人务工,也培训了技工500多人次。

近年来,立足稳岗增收,马桥镇大力开展“引老乡回家乡建故乡”行动,引建了39间就业车间和加工厂,稳定吸纳就业人员2000余人,其中脱贫户占比半数以上,成为了安置农村劳动力的“致富房”,挣钱顾家两不误。

汝城县小黄姜冷链集散中心项目为脱贫户产业持续发展注入动力2_副本.jpg

地处马桥镇的汝城小黄姜冷链中心,为生姜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做大产业,挑稳农业“金扁担”

霜降过后,拥有40多年生姜种植传统的马桥镇,迎来了又一年的丰收季。葱葱郁郁的一块块姜地里,人影匆匆忙采收,一辆辆货车进进出出,装满了小黄姜,承载着村民致富喜悦,奔向四面八方。

对于马桥人来讲,小黄姜好似“金疙瘩”,在助推增收脱贫中搭起了举足轻重的“金桥梁”。“帽子”摘掉后,新生活、新起点、新奋斗接踵而至,种姜仍是当地群众继续“土地淘金”的不二选择。

“抓牢金钥匙,挑稳金扁担。”得益于此前良好的产业基础,尽管陈贯周调到马桥时间仅为半年多,但在以他为领头雁的党委政府有力推动下,干群携手加油干,将小黄姜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干得风生水起,一条“产供销”一条龙链条正铿锵有力铺展开来。

在霞留村毗邻厦蓉高速的山坡上,汝城小黄姜冷链集散中心拔地而起,正为不日后的营运使用加足马力做准备。使用后,小黄姜提高产品附加值、保鲜保湿延时存放、实现错峰效益等目标,都将一一变为现实,令广大姜农头疼不已的无处存贮、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心头之患,都将一去不返。

而在霞留村部旁边,汝城小黄姜品种脱毒与绿色高效栽培项目现场,办公大楼和育苗大棚建设热火朝天。建成后,将力克“瘟姜”顽疾,为实现生姜种植高质高产、做好脱贫产业“后半篇章”增添砝码

薏米酒厂将脱贫户的原材料加工成产品_副本.jpg

汝城县马桥镇薏米加工厂,为当地所产薏米进行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紧牵脱贫之后的致富路,马桥镇另一主要产业薏米种植,也有了延续拓展和升级再造。紧锣密鼓建设中的酒厂项目,让当地小作坊制造的薏米酒、薏米面等传统名优产品,变为了规模加工和标准化量产,量质双双提升,锐减售卖原料,也可整合打造更有影响力的畅销品牌,市场更为广阔。

扶强动力,深植勤奋“金种子”

“原来只想着脱贫摘帽,现在都在较劲拼致富了。”在群山环抱的烟竹村姜地上,脱贫户贺林方弯着身子,刨地、施肥、喷药、除草干得正起劲,顾不上擦汗,眼中满是希望。从贫困户到如今年收入20万元的专业户,还住上了漂亮新房,对他来讲,苦干成了乐事,每天早起晚归、精耕细种从不懈怠,华丽蜕变令他有了使不完的干劲和激情。

脱贫之后,马桥镇一如既往加强技能培训,继续赋能农户实干致富,也大力开展了日访夜谈和板凳会、屋场会,引导脱贫户持续提升主观能动性。在脱贫户中,选树“一批典型”、培育“一批带头人”,以身边人启发身边人,继续用“造血”取代“输血”,让空前看涨的内生动力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汇聚起巩固脱贫成效的澎湃之力。

马桥镇组织脱贫户开展生姜种植储藏技术培训_副本.jpg

汝城县马桥镇组织脱贫户齐聚一堂,举办小黄姜种植管理培训会。

“靠人不如靠自己,双手绘就幸福路”。 在马桥镇,这样的感悟和声音,弥漫在了田家地头和工厂车间,也溢到了村村组组家家户户之中,大油头村脱贫户胡清明对此尤其深刻。

建档立卡之前,胡清明长期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土坯房中。在产业奖补和技能培训催发下,夫妻每年种植生姜20多亩,不仅产量高,且品质好,成了姜商争抢的“香饽饽”。连着三年纯收入都超过15万元,让他在县城购买起100余平米的高档电梯房,成为了半个“城里人”。“种生姜尝到了甜头,种出来瘾头,这样的金钥匙谁能轻易丢弃?”胡清明肺腑之言,道出了马桥镇广大脱贫户的共同心声。

脱贫之后再蓄力,重启征程谋振兴。伴随着脱贫摘帽的豪迈和底气,踏着乡村振兴的铿锵战鼓,马桥镇广大干群心手相牵,撸起袖子加油干,快马加鞭奋进在新时代征途上,一个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乡村正大步走来。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邓生祥 叶寒竹 刘德荣

编辑:周蕾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2021/11/02/1035669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