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守护一江碧水 共建大美郴州

红网时刻 通讯员 肖佩珊 胡林涓 尹三生 曾兴和 田世稳 郴州报道

关于水的故事,湖南郴州人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郴水悠悠是故乡。她从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的奇峰峻岭中涓涓汇聚而来,绘出林中之城的气韵,描摹锦绣潇湘的姿容。千百年来,她昂首高歌流向湘江、珠江、赣江,注入长江奔赴大洋。

郴水殷殷是期盼。2019年5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郴州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从此,郴州水利人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誓要蹚出示范区建设的“郴州路子”。

郴水汤汤是荣光。近年来,郴州市着力打造护水、治水、用水、节水多向发力的“四水联动”郴州模式。截至目前,郴州市万元GDP用水量约为84.7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约0.544,分别较“十三五”末降低30%、提高9.2%,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6处国控断面水质达标100%,东江湖水质稳定保持Ⅰ类,2017年成为全省第一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2017年、2018年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连续两年获省政府激励表彰。

发展一路高歌猛进,成就令人欢欣鼓舞!郴州水利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总方针,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全力打造“一极六区”,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扬“三牛”精神,砥砺奋进、逐梦前行,不断攻坚克难,谱写了一曲郴州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凯歌。

让“放心水”润泽千家万户

“想什么时候洗澡就什么时候洗澡,全家都够用。”提到家里的36管太阳能热水器,汝城县泉水镇西黄村的欧阳大爷脸上满是自豪,“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哗地流出,喝在嘴里、甜在心里哩!”

走进郴州市汝城县泉水镇西黄村,洋楼林立,家家户户房顶都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村民们劳作回来,拧开水龙头就可以洗热水澡。这样的惬意生活,与汝城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密不可分。

汝城县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青山叠翠、古木森森、环境优美,但有相当一部分村落地处偏远,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没有保障,特别是季节性缺水现象突出,降大雨时水质浑浊,枯水时水源缺水,村民用水只能到老井、深山里去挑水提水……小小一滴水,就困住了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幸福愿景。

说起以前用水的窘境,西黄村党支部书记欧阳红康还记忆犹新。“我家就住在村上,卫生间放了个大桶,每天都靠挑水把桶装满,每一滴水都要省着用,而且水质也不好,要沉淀之后才能用。”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有所困,我有所为。汝城县水利局根据全县地形、水资源分布特点做出了科学的“城乡一体”规划,实施了PPP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一体化未能覆盖到的343个小型农村集中供水项目。但项目推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刚开始很多村民认为,祖祖辈辈几百年来都一直饮用山泉水、井水,也没出现什么隐患,水源改建自来水,还要收费,一时无法接受,项目在实施推进中一度受阻。汝城县水利局农饮办的胡新仁带领工作人员前往各个村,广泛宣传动员,一家一户耐心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村民们的心结解开了,项目建设也顺利推进了,如今全面系统地解决了县城新区及14个乡镇217个行政村的饮水问题,惠及全县42.2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3436万人,总投入达7.43亿元。

在汝城,打通群众用水的“最后一公里”不仅意味着家家户户要通上自来水,更意味着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安全。近几年汝城县先后投入578万元,实施了龙虎洞库区水源保护综合整治,改善龙虎洞库区水生态环境,提高源水水质。2015年,投入130万元成立了县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检测中心;自2016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72万元用于全县的水质检测,对农村安全饮水每个水源点实行“每个必检、一个不漏”的全覆盖检测。

汝城县第二水厂

千万农民喝上放心水,群众生活也有了幸福水。汝城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只是郴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郴州市水利局从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着手,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集中化、建设管理专业化”的模式,推进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东江引水工程、宜章县莽山水库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汝城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安仁县茶安水库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等,并逐步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截至目前,有农村饮水安全任务的148个乡镇、2014个行政村均已落实饮水安全管理责任,共设置水质监测点686个,乡镇水质监测覆盖率达100%。与“十二五”末相比,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从89%提升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65%提升到86%,城乡供水一体化服务农村人口比例从11.3%提升至26.9%。其中,嘉禾县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2017年被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评选为“全国民生示范工程”,2020年盘江水厂被水利部评为“全国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

让“干净河”增进民生福祉

抬头绿意盎然,低头水流潺潺,如今的西河沿岸俯仰之间,心灵与河流共波澜,繁华与宁静皆拥享,一幅水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西河太和村日出

“以前,西河水一到夏天是蚊蝇扑面,臭味熏人,大家都避开河边绕道走。现在河水变清了,臭味消失了,水草又长出来了,鱼和水鸟也多了起来,河边散步成为一种享受……”谈及西河的变化,在苏仙区栖凤渡镇岗脚村居住多年的村民娓娓道来。

“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洗不净马桶盖。”这句民谣,是曾经西河流域污染的见证。过去的西河河道淤积较深,排水不畅,洪涝灾害频发;沿河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无序排放,垃圾随意倾倒,环境脏乱;河沙无序开采、捕鱼电鱼炸鱼屡禁不止……

水污染问题在河里,根子却在岸上。郴州市水利局将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宜居环境、切实改善民生、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先后于2014年、2017年分别编制《郴州市西河综合治理生态水利建设规划》《西河水利综合开发策划方案》等,累计投入近17亿元推进实施西河综合治理工程,加速郴桂永三地的生态融城,推进郴州“大十字”城镇群发展。

苏仙区将西河沿线的17个村建设纳入市、区两级统筹城乡发展示范村,派驻帮扶工作队,一系列重拳出击的举措,表明了西河河道治理壮士断腕的决心——

清!清污、清障、清垃圾。

改!改水、改厕、改圈。

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序化。

一面湖,犹如城市的一双秀目;一条河,就是城市的一窝笑靥。如今河水清澈见底,绿地浓荫匝地,步道曲径通幽,鲜花竞相绽放……如诗如画的西河河岸已然成为郴州市民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世外桃源”。

西河变了,变的不只是水质,变的还有发展的思路和理念。郴州水利人扛起职责使命,用行动作答:坚持守护绿水青山与开创金山银山相结合,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十三五”以来,全市共实施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43处,完成投资6.55亿元,治理河长263.96公里,保护人口64.06万人、保护耕地51.15万亩。

系统治水,让青山依旧绿水长流。

长效护水,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我市以河长制为护水提质的重要抓手,目前,已实现了组织体系全覆盖,保护管理全域化,社会力量全动员。已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有各级河长3332名。对重点河流实行一河一档案、一河一策略、一河一亮点,突出抓好小水电清理整改、河道保洁、河湖清四乱、水源地保护、非法采砂整治等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河长已累计开展巡河69860次,解决突出问题462件,促进了河湖水生态环境显著持续改善。东江湖、西河、便江、翠江、青山垅水库、永乐江、沤江、舂陵江等12条(座)河(库)先后被评为全省“美丽河湖”。郴州市河湖卫士志愿者工作站已发展注册志愿者3600余人,成为推动河湖源头治理的重要力量,2019年获得了湖南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苏仙区栖凤渡镇庄门村党支部书记李小林已经在庄门村工作了二十多个年头,他还是庄门村的“明星河长”,在他的号召下,村民纷纷贡献自家的渔船用作河道清理保洁,遇见有人往河里倒垃圾的情况,甚至还会主动监督主动上报,“水质越好,河岸越美,给老百姓带来的幸福感越强,现在我们村人人都是河长呢。”李小林笑着说。

以水为“题”,破除重重壁垒;以水为“带”,编织幸福生活。郴州水利人牵头抓总、动真碰硬,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福祉可见可感可触,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微信图片_20210701172632.jpg

青山垅水库

让“水重器”守卫一方安澜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然而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郴州水利工程设施寥寥无几,几乎所有河湖都缺乏控制性工程,水旱频仍,郴州人民处于靠天吃饭的水深火热之中。

青山垅水库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兴建的。这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供水等综合功能的大Ⅱ型水库,总库容1.14亿立方米,正常水位243.8米;水库大坝宏伟,被誉为当时自行设计建设的亚洲第一大土坝。

青山垅水库建设时,由于物质匮乏和设备落后,十万民工冒着虫蛇野兽的威胁,靠着肩挑手提、一锄一铲在崇山峻岭间将这样的庞然大物建了出来,干渠总长260公里,担负着永兴、安仁、资兴三县(市)39.79万亩农田灌溉任务。历史孕育出青山垅人“永跟党走、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青山垅精神。

今昔对比,沧桑巨变。2003年以来,青山垅灌区水电管理局按照打造“智慧水库”的建设思路,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不断完善洪涝灾害预警、水雨情测报系统,在灌区安装了15处雨量监测点、69处量测水设施监测点、26处水位监测点、34处放水闸门监测点,建成水库信息化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灌区水资源情况的实时监测。

巍巍堤坝,横水而起,奏响郴州水利激越奋进的凯歌。

汩汩清水,纵贯郴城,见证郴水重器泽被千秋的创举。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人民围绕除水害、兴水利,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截至目前,郴州市已建成各类水库1034座(其中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41座,小Ⅰ型水库147座,小Ⅱ型水库842座),总库容114.25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近330万亩。

水库长年运行,不可避免地存在老化、人为破坏、自然侵蚀等现象,时间久了,始终是悬在头顶的“一盆水”,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现在终于能睡上安稳觉了!”青山垅灌区水电管理局工程技术负责人王承东深有感触。说起2016年3月发现龙潭水库副坝放水涵洞出现漏水情况的那段日子,他仍心有余悸:“马上就要到汛期了,我们好怕一场大雨下来发生溃坝,为此,我们在大坝上扎帐篷24小时值守。”现在,水库经过除险加固和信息化建设,安全有了保障,监控压力大大减轻,王承东和水库下游的村民们终于吃下了“定心丸”。

嘉禾城乡供水一体化——盘江水厂

担千钧之责,守万家平安。自2001年国家启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以来,郴州市先后有940座水库完成除险加固任务,累计完成工程投资17亿元。经过除险加固后,水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累计恢复和新增防洪库容1.3亿立方米、防洪效益达5.8亿元,恢复和新增水利库容1.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5万亩、灌溉效益9.6亿元,恢复和新增发电量2700万千瓦时、发电效益900万元,预计新增供水7515万方、养殖效益2300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郴州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至100年一遇,各县(市、区)城区及重要城镇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并建成大中型水库视频站点29处、雨水情监测站点870个、山洪灾害预警平台12个,实现市调大型水库、重点中型水库11座水库视频监测全覆盖。

多年来,水利部门不断加强险情、灾情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持之以恒消除防汛安全隐患,并在确保水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水资源调配功能,不仅大大减少了水旱灾害损失,河道及两岸的生态环境也大大改善,全市取得了近10年来未垮一库一坝、未发生因灾人员伤亡、未发生群死群伤的重大胜利,确保了中等程度干旱时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不受大的影响。

兴水惠民再谱新章,治水兴邦步履铿锵。“十三五”水利建设已经圆满收官,“十四五”水利建设又将扬帆起航,郴州市水利局将结合新时代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红色基因注入血脉、融入灵魂、化为行动,让“红色引擎”真正助推郴州水利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回望来时路,郴水之滨,田野乡间,处处留下郴州水利人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身影,处处响起郴州水利人用智慧和汗水奏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号角声声催征人,牢记使命在担当。站在新起点,郴州水利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守护一江碧水,共建大美郴州,续写林邑人水和谐的新篇章。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肖佩珊 胡林涓 尹三生 曾兴和 田世稳

编辑:何雨杏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2021/07/01/961527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