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胡用梅 欧群军 何雨杏 郴州报道
“一年之计在于春”,万物萌发,春耕当时。3月23日一大早,资兴市唐洞街道香花村的朱新所来到橙子地里除草、松土,为套种西瓜做准备。
橙子6亩,鱼塘10亩,西瓜100株......朱新所掰着手指头算了下,今年年收入6万不成问题,他打算等收成了把家里的房子好好装修起来。
朱新所原来在外打零工,收入微薄,2014年,一场病让朱新所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帮助朱新所脱贫,资兴市扶贫办根据他的情况全方位开展帮扶。在5万元小额信贷助力下,朱新所开垦了橙子基地,还发展了鱼塘,2018年朱新所脱贫出列。
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8月,他的鱼塘因干旱导致缺氧,死了很多鱼,直接损失了2万余元,这让他陷入返贫的风险中。在街道干部和村里的帮助下,朱新所被资兴市防贫监测管理平台纳入“不稳定脱贫户”管理,申请并拿到3000元防贫救助金。“3000元虽然不多,但让我重拾了发展的信心。”朱新所说。
2020年,为确保不稳定户不返贫、非建档立卡贫困边缘户不致贫,资兴市在全省率先设立了防贫帮扶基金,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安排首期防贫基金专户总额500万元,对因病救助、因受灾救助、因房救助、产业贷款贴息救助、特殊救助等情况进行救助。将不稳定脱贫户、易致贫边缘户以及低保、特困、大病重病、残疾等特殊户和未脱贫户,纳入全市防贫监测管理信息平台,实行重点监测,并作为防贫基金重点救助对象。
资兴市扶贫办严格把关基金的使用。据统计,目前已经使用了超100万元的防贫基金,共帮助80多名贫困户。
“贫困户要脱贫致富,关键是要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资兴市扶贫办主任肖录安表示,资兴主要通过抓实产业和就业等方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资兴市扶贫办通过推行“支部+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将“支部农场”建设与发展扶贫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紧密结合,稳步推进水南村等74家“支部农场”建设,为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为贫困村集体经济每年稳定增收4万元以上;持续完善了精准扶贫帮扶奖励办法,发动2.9万户次贫困户实施产业项目超4.5万个,促进增收7亿元以上。
同时,实施“八个一批”稳岗就业措施,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逐年递增10%以上;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资兴市7000余贫困户接受了培训,4000余人通过培训找到对口工作。
“脱贫以后,我们有信心将资兴市的乡村振兴工作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亮点。”肖录安表示。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欧群军 何 雨杏
编辑:何雨杏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