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希圣(1904-1968年)
曾希圣,资兴市州门司镇人,曾中生的胞弟。
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6年考取广州政治讲习所,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秘书长,红军总司令部侦察科科长,中革军委二局局长。
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屡次破译敌军密码,被称为我军情报破译工作创始人。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第二局局长,新四军第七师政委,中共皖北区、鄂皖赣区党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中原人民解放军副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政委,第二野战军副参谋长,豫西军区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皖北区党委书记,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西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在安徽省率先推行“责任田”,被称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先驱。“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68年7月15日在北京逝世。1978年7月18日中共中央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曾希圣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不久,迎来了红军建军六周年纪念日,中革军委报请苏维埃中央政府决定,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建军纪念日(即“八一”建军节),授予一批有卓著功绩的红军官兵红星奖章。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政委鉴于曾希圣在“危局关系胜负”中作出的杰出贡献,于1933年7月21日联名提议,授予曾希圣“二等红星”奖章。
至1933年8月1日,曾希圣率领二局破译敌人密码100余本,二局的曹祥仁、邹毕兆等3人分别被授予“三等红星”奖章,曾希圣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等红星”奖章,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高度评价,赞扬他是红军情报破译工作“创业的人”。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资兴党史研究室
编辑:胡用梅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