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映员雷良镔: 46载践行为民放影诺言 3万场次为乡亲送上精神“大餐”

夜幕降临,华灯次第绽放,西瑶乡寺湾村的文化广场就热闹了起来。听说雷良镔又来村里电影,村民们从各地相继赶来。荧幕前的小板凳座无虚席,连后排空地上也挤满了人。调试、上片、播放,人群随着幕布的亮起安静下来,渐渐沉浸在幕布上精彩的光影故事中……

时光倒转到1975年,刚进入电影放映员队伍的雷良镔,怎么也想不到“我是来为大家放电影的”这句话一说就是46年。46年里,他每周6次带着电影机奔波在临武楚江、西瑶、万水等偏远山区村庄,坚守与乡亲们“放电影”的约定,用一场场电影演绎中国放映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对放映事业的无限热爱。

风雨无阻,只为守护让村民们看电影的“约会”

“到偏远的地方要赶时间,山路不好走,我曾用坏过2辆摩托车。”匆匆忙忙吃完晚饭,66岁的雷良镔把放映机、音箱、幕布等一件件设备绑在摩托车上,赶往距离县城23公里的万水乡,为当地师生放映普法电影了。

年幼时,雷良镔跟随父母到当时的武源公社,看了人生中第一部电影《上甘岭》。儿时看电影的幸福回忆,让他对放映员非常羡慕。他说,从小就想当一名电影放映员,给别人带去欢乐。

1975年,雷良镔高中毕业后,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到西瑶、楚江、万水等乡镇的各个村庄为农民群众放电影。

“那时候交通不便,设备也非常笨重,器材要靠人背马驮。”雷良镔回忆道。但每当雷良镔扛着器材出现在村里时,周边十里八乡的乡亲全赶来了,他感到很开心。

雷良镔告诉记者,农村人白天都要下地干活,只有晚上才能闲下来看场电影,不容易。于是,每次放电影雷良镔都是在太阳下山时在家匆匆吃口饭,然后扛起放映器材,挑着影片盒,赶去需要放电影的村里了。上世纪70年代交通条件落后,下乡放映电影,无论多远,电影放映设备都得靠背。后来,道路改善,雷良镔就改用木板车、自行车、摩托车运输。45年来,他用坏了2个板车,骑坏了5辆自行车、2辆摩托车,累计行程13万多公里。

在乡下放电影,许多困难是难以预见的。雷良镔妻子告诉我们:路上摩托爆胎,手提肩扛,硬是带着放映设备步行,还不是大事;最怕山区突然狂风暴雨打雷,雨天走山路太危险,说不定他回来时就是一身淤青、一身泥。但无论是什么情况,雷良镔都会想办法赶到,为大家放电影。

不忘初心,始终扎根农村放映这片沃土

“一开始只是喜欢这份工作,时间长了,就感觉这是一份责任,想让村里人能看上电影的责任。”雷良镔回忆,在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农村电影业也随之衰退,大批电影院职工和老放映员纷纷转行。但楚江、西瑶、万水等乡镇的村民大多住在山里,有些老人甚至几十年没出过山,能看场电影十分难得。

“农村的文化生活比较贫乏,每逢放电影,乡亲们总是赶紧做完手中农活,扶老携幼来看电影,有的带着电筒,有的带着零食和茶水,有时甚至打着雨伞‘坚持到底’。”雷良镔说告诉记者。他现在和每个村的村民都成了老熟人,见了面大家会过来打招呼,问问新上映了什么电影,什么时候还来放电影。最让他感动的是每次下村放电影的时候,他的桌上总会放上好几杯茶,几捧花生、瓜子。“那都是村民们从家里带来的,尽管夏天热、冬天冷,但有了这几杯茶,再怎么辛苦都觉得值得。”

“能顺顺利利放一场电影,也会觉得特别满足。”雷良镔介绍说,不是每场电影都放得很顺利。老式胶片机赶上夏天蚊虫太多怕损坏机器,冬天天气太冷又容易断片;放映前还要选好地方,让村民都方便来,避免出安全问题;如果赶上天气突变,观影群众纷纷离开,不仅要收拾摊子,还要保护好机器。

直到现在,每次下村放电影,他都会精心选片,早早骑车选好地方,一个人架幕布、拉线、调机器,然后用大喇叭喊几声,通知大家看电影。46年,他放映电影近3万场次(卷本),惠及观众达28万人次。

服务农村,要用好的电影为村民传播先进文化。

“他喜欢去学校为中小学生放映爱国教育影片。”雷良镔的搭档雷桂英说,有一次在一个学校放映影片时,由于场地很小,学生很多,只能让学生逐班分批观看。雷良镔从上午9点一直坚守到下午4点。放映途中,他连午饭都顾不上吃,饿得胃病复发疼痛难忍。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上滑落,但他仍咬紧牙关坚持把影片放完。

“我想用放电影给山区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送去文化知识,调动他们搞建设的积极性。”雷良镔认为,一部好的电影,可以影响人的价值观。放映员应该主动为观众精选优秀电影作品,通过放映电影,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正能量。为此,雷良镔在放电影前都会询问群众的观影需求,不仅精选出像《建国大业》《十八洞村》等优秀主旋律电影,只要是群众想看的、爱看的、能实现社会效益的,都会想办法满足群众的需求。

他结合农村建设,根据群众的需求,广泛涉猎、收集与农村、农业生产知识相关影片,根据不同时间段,搭配播放开展农业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专题影片,将农民群众最需要知识送到家门口,深受大家欢迎。如今,在雷良镔手里放出的电影数不胜数,他见证了电影的发展,也见证了农民生活的变化。

1992年第二届全国《农林科教电影汇演》活动荣誉证书、1999年湖南省优秀农村电影放映员荣誉证书,2010年郴州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先进个人荣誉证书……摸着一本本红灿灿的荣誉证书,雷良镔说:“只要我还干得动,就会带着电影机给大伙‘放电影’。”

如今,已经66岁的雷良镔依旧每周6次带着他宝贝的电影机奔波在临武楚江、西瑶、万水等山区村庄,坚守与乡亲们“放电影”的约定,用一场场电影演绎中国放映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对放映事业的无限热爱。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文娟

编辑:何雨杏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2021/03/12/908709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