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县乡人大 | 临武县香花镇:四级代表联动履职 让“香花”更“香”

红网时刻7月20日讯(通讯员 吴志勇 黄静宇)“以前到这边来,河水里尽是工厂排污后留下的硫和硝的味道。但在陶家河、甘溪段治理工程完工的第一年,河道上就开满了格桑花,两边变成了绿草滩,“香花”这片土地变得更加“香甜”。临武县人大代表唐莲英深有感触地说道。

近日,临武县香花镇人大组织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开展了以“环境保护—民生”为主题的联动履职活动。活动当天,代表们实地视察了甘溪河、陶家河生态修复工程,贺家村自来水管网工程,江山村烤烟基地等环保和民生工程。

陶家河甘溪河:从污水肆流到绿水青草的华丽“蜕变”

代表们首先来到陶家河甘溪河段。从前的甘溪河是选厂淘砂的“重灾区”,河道两旁大大小小的选矿厂24小时不间断将污水、废水排进甘溪河段,一度破坏了湘江支流生态环境。“以前这里河水很深,河道两旁全是一个个用围墙隔开的小选厂。”唐莲英说道。

陶家河有了如今的变化,离不开香花镇的基层人大代表们献良策、化纠纷、促实效。在陶家河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后,驻芹菜村的镇人大代表刘牧云和刘满圣到陶家河第三标段(芹菜村)实地察看时发现,如果按照施工方案治理河道,则需绕开附近溶洞新开河道1.8公里,涉及芹菜村征地及农作物补偿,且施工方案没有预留灌溉渠道。两名代表及时将问题反馈给了香花镇政府。

为了让河道治理更顺民意、更贴民生,香花镇政府组织召开征求意见会,及时征求人大代表、群众、施工方三方意见建议,决定调整治理方案并新增3个灌溉渠道,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同样,在征地补偿的问题上,刘牧云和刘满圣两名人大代表牵头组织芹菜村干部和镇代表联络站的代表们一同到村里宣讲政策、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有力助推了河道治理工程顺利进行。

贺家山自来水管网工程:村民从最初闹心到最终舒心的重大转变

贺家山村位于临武县北面山区,水资源紧缺,一到枯水季节,需要镇政府用消防车运送生活用水。鉴于贺家山自然村曾有联接自来水管网失败的经历,当地部分村民对重启自来水管网建设工程较为抵触。为此,贺家村“两代表”工作室的人大代表胡承文多次上门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多角度为村民们宣讲建设自来水管网工程的好处,顺利融化了部分村民与管网工程之间的隔膜“坚冰”。

香花镇共投入458万元用于自来水管网改造,共有8个村、2216户接入新水管, 1.2万村民喝上了安全干净的自来水。当看到自家水龙头哗啦啦流出清澈的水后,不少村民当即用手捧了一捧水喝下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江山村:从荒芜田土到烤烟基地的转型“蝶变”

在江山村,代表们视察了烤烟基地。江山村是香花镇西北片区的重点产粮区。90年代初期,江山村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90年代中后期,随着劳动力不断外流,导致部分水田抛荒。如何变荒为宝?重焕生机?县人大代表唐洪国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将荒田流转用于种植烤烟的建议并被采纳。在镇政府与人大代表们通力协作下,流转360亩田土用于种植烤烟,吸收60多名村民务工,既让荒芜田土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也让部分群众加固了脱贫保障。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吴志勇 黄静宇

编辑:邓美玲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2020/07/20/768563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