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7月16日讯 长期以来,香塘贡鱼以“肉质鲜嫩、爽滑”著称,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当地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贡鱼养殖,促进当地村民增收。
盛夏时节,在临武县南强镇香塘村的贡鱼养殖基地里,当地村民正在撒网捞鱼,放网、固定、收线……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近半个小时的功夫,一条条肥美、鲜活的贡鱼就成功地被打捞上了岸。作为基地里的管理员、饲养员,贫困户石三兴深谙这里的门道,小鱼不捞,大鱼才有市场。
贫困户石三兴说道:"捞鱼,有时候一个月捞几次,一次一百斤、两百斤,有时候就五六百斤。吃的鱼一般就是四斤多,三斤以上就可以捞上来卖了。五六斤一个一般就好吃点,最大的有十多斤、八九斤,十五六斤(都)有,一般越大就越有人吃这个鱼。"
据了解,这些贡鱼按养殖的年份、时间来划分档次,养殖的时间越长,鱼的个头、重量也越大,价格自然也高。
香塘村贡鱼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耀华告诉笔者:"那个鱼是分三种档次,一个是一年半以上的鱼,大概就是两三斤,那个鱼是十五块钱一斤。大概上了两年以上,那个鱼就是十八块一斤。到了三年以上的鱼,就是那种大鱼了嘛,大鱼大概就是六、七斤以上到十斤左右,那种鱼就达到20块钱一斤。"
眼下,基地里共有鱼塘48个,养殖了草鱼、鲤鱼、鲢鱼、白鲢等多个品种,每亩产量可达到一千斤左右。
苏耀华表示:"鱼的养殖我们常年四季都养,从鱼苗开始,我们那里有鱼苗防疫基地,我们有20多亩(田)是专门培育鱼苗的,(重量)到了大概二、三两左右就到了中层鱼片区,我们几个片区,像那个流水线一样,就是说大到什么程度要换池子,不同的投放的饵料啊,投放的量有大有小。"
除了养殖专业化、规模化外,贡鱼的饵料也是相当生态,基地就地取材,在鱼塘周边种植了近百亩的苏丹草、黑麦草作为贡鱼的“口粮”,早、晚各投喂一次。
苏耀华说道:" 这些草比较营养丰富嘛,那些(元素)含量比较丰富嘛。这个是一方面咯,还有一方面就是我们香塘水质特别好,有几口是泉水,都是常年不干涸的,都是比较大的泉水。还有一个就是这里的土质比较有特色,都含有二十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结合这三个大方面,这个鱼的肉质就比较鲜嫩可口,就没有鱼腥味。"
香塘贡鱼的名气由来已久,据临武县志记载:“香塘出者、虽海国诸鱼莫及焉”。香塘贡鱼肉质细嫩紧致,味甜美而不腥,为清朝贡品。据说,村中有一名为“四亩塘”的水塘,每年都能产出一对一雌一雄的金色鲤鱼进贡。
南强镇香塘村村支书李三元说:"以前就是散养的,每人放一尊,现在我们就成一个规模,搞了一个合作社,召集村民和那些贫困户一起来参与,我们分了三期来投资,第一期就是投了一百万元,加上这些(鱼塘)年久失修,没有清过淤,那些防洪沟、塘背啊,都要搞整理,大家也蛮努力的,贫困户也很有干劲的。"
去年底,合作社共投资500万元,整合、流转鱼塘160亩,共带动当地近90户村民及贫困户入股、就业。
李三元告诉笔者:"这些入股就是有资金的就筹集资金,没资金的就用自己的土地来流转,一起把钱投进来,多的有十来万,少的一万、两万,反正一万、两万、三万、四万、五万的都有。"
村民邝小娟说:"我每天到这里割一下草,喂一下鱼,80块钱一天,入股入了五万,到年底就有收获分红了,这样大家都很高兴,有钱赚了。"
眼下,合作社正在申请注册“香塘贡鱼”商标,下阶段,将着手进行贡鱼的精深加工、电商销售等。
苏耀华说:"我们现在规划做罐头鱼啊,还有就是把鱼干打成包嘛,通过网络销售,让它真正走出去嘛,真正把这个香塘贡鱼的名气打到全国各地。按正规程序的话,九月份商标就可以下来了,所以我们现在也是为正式的开工投产做些前期准备工作,把商标、绿色食品、生产许可证、基地建设这些相关的做好,九月份之后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香塘贡鱼作为临武县的特色农产品,我们期待它走出临武、走向全国市场。
来源:临武宣传
作者:黄玲艳 胡恒珲
编辑:唐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