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胡喜华 薛云松 郴州报道
编者按:缤纷多彩的夏季是极具魅力的,红的杨梅、黄的枇杷、紫的葡萄......果实累累,点缀整个福城大地。这些果实,在“唤醒”我们味蕾的同时,也“带领”农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近年来,郴州大力支持发展乡村富民特色产业,乡村美了,农民富了。红网时刻推出《盛夏的果实》系列报道,带您走进产业之花遍地开的大美郴州。
又是一年好时节,绿树红果满山间。
夏日渐浓,郴州宜章县玉溪镇水浸窝村的杨梅露出火红的“脸”。紫黑的、鲜红的果子挂满枝头,清风袭来,捎带着浓浓的梅香味,瞬间让人齿间生津。
水浸窝村的杨梅主要品种有乌梅、东魁、硬司等。
水浸窝村坐落在海拔600米的高山上,昼夜温差大,山地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优质杨梅种植的天然宝地,种出来的杨梅肉厚、质松、汁多、核小、味甜,主要品种有乌梅、东魁、硬司等,深受市民喜爱。
水浸窝村有720户,2029人,26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17.6平方公里。1996年,水浸窝村从浙江等地引进杨梅种植,20多年来,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几百亩不断发展到现在的万余亩,人均增收上万元,为全村实现高质量脱贫及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户正在采摘杨梅。
如今,水浸窝杨梅名声远扬,赢得“湘南地区最大乌梅基地”之美誉,年产量达1500万斤,每年来水浸窝采摘杨梅的人数达50万人次。每年,宜章县还通过举办水浸窝杨梅节,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水浸窝杨梅名声远扬,赢得“湘南地区最大乌梅基地”之美誉,年产量达1500万斤。
杨梅让曾经的水浸窝成了让人艳羡的“杨梅窝、致富窝”,水浸窝杨梅更成了宜章县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
然而,杨梅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水果,摘下来就要与时间赛跑。每到收获季节,望着漫山遍野的杨梅,果农们欢喜之余,却也难“扬眉”。
杨梅的保存难题,不仅愁坏了水浸窝村的果农们,也是彭广明心里长期以来的结。
彭广明曾任水浸窝村村主任达10年之久。他目睹杨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过程的同时,也亲眼所见村里因保存难题而导致杨梅销售困难。
作为土生土长得水浸窝村人,2017年,彭广明从村主任卸任后,却不卸责任,四处找寻破解难题办法。几年奋斗下来,彭广明在外地与人合作成功开发了食品加工厂,今年他终于可以回家乡开始收购杨梅,解决村里的销售难题了!
彭广明的杨梅加工厂。
回乡准备大干一场的彭广明,如今已投入近百万元,建成了杨梅加工厂,目前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
“这套设备一个小时能处理5吨杨梅,一天可消化处理50吨,计划是收购生产一个月,收购1000吨杨梅。”彭广明说。“昨天试运行就收购了村民20吨杨梅。达产后可收购消化当地近1500吨杨梅鲜果。”
1500吨鲜果,几乎是村里杨梅产量的一半多了。拉着一车鲜杨梅,前来彭广明的加工厂里销售的村民曾国学,乐开了怀地告诉记者他们的杨梅再也不怕滞销了,加工厂建在家门口,而且公司还以保底价格收购,这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设备正在加工杨梅。
“彭广明建设加工厂是一次破冰行动,解决了长期以来村民杨梅销售难题,我们工作队算了一下,公司今年计划最少收购200万斤,村民人均可增收1500元。我们工作队一直在为这个项目服好务。因为这就是真扶贫!”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欧连香说。
随着杨梅加工厂的建成,村支书胡波对村里还未脱贫的贫困户和巩固脱贫成果的信心更足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杨梅72户已脱贫71户,今年将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我们村支两委会大力支持杨梅加工厂的建设和运营,把村里杨梅产业链做大做强。”
清洗杨梅。
“3年内,我们计划在宜章县经济开发区建设成功高品质杨梅汁的加工厂,实现杨梅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设计能力是消化收购宜章、汝城、临武三个县的杨梅。”彭广明这样憧憬着未来。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宜章县将产业扶贫放在突出位置,用好全省在宜章县开展深化扶贫小额信贷试点政策,促进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深度融合,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到5月底全县新增扶贫小额贷款1160万元,新增脐橙种植3万亩、油茶种植0.9万亩、茶叶种植0.5万亩、烤烟种植0.4万亩,分别达29.5万亩、11万亩、7万亩、4.2万亩。同时,搭建芒果扶贫云超市线上销售平台,帮助贫困户销售脐橙、蔬菜等农产品2300万元。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胡喜华 薛云松
编辑:唐哲宁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