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湖:“郴阳花灯小调”田间地头传播“好声音”

_Q9A1563.jpg

4月26日上午,北湖区郴阳花灯小调宣讲分队走进安和街道下凤村和安和村,开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主题宣传活动。

红网时刻4月26日讯 (记者 欧群军 通讯员 黄飞仙 李丽华)“引领复兴路,人民跟党亲。”4月26日上午,北湖区郴阳花灯小调宣讲分队走进安和街道下凤村和安和村,开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主题宣传活动。

_Q9A1630.jpg

理论宣讲小分队在安和村宣讲表演。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郴阳花灯小调第五代传承人73岁老人陈小兵,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脱贫攻坚等内容,创作郴阳花灯小调,通过独有的形式在田间地头进行宣讲。

_Q9A1559.jpg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郴阳花灯小调第五代传承人73岁老人陈小兵。

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形式非常接地气,附近村民纷纷自发围观。北湖区宣传部副部长杨至君介绍,花灯小调宣讲分队宣讲,是北湖区深入广大农村开展“三讲三促”主题宣讲活动的形式之一。下一步,北湖区将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基层宣讲基地、先进典型示范点、传统阵地和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的宣讲活动,把党和国家的制度优势讲明白,把身边的脱贫攻坚故事讲动听,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讲响亮,促进广大群众增强“听党话”的原动力,促进增强“感党恩”的内生力,促进增强“跟党走”的凝聚力,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_Q9A1540.jpg

下凤村正在工作中的村民前来观看宣讲。

“郴阳花灯小调”原名郴阳对子调,起源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清朝,它是流传在湘南民间,以唱桌台班子(以前称草台班子,调班子)。郴阳对子调以一旦一丑表演为主,结合当地民歌、山歌、号子等音乐,和发生在百姓身边的趣事为题材,深受百姓青睐,于2009年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6年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证项目,并更名为“郴阳花灯小调”。

_Q9A1525.jpg

“郴阳花灯小调”原名郴阳对子调,以一旦一丑表演为主,结合当地民歌、山歌、号子等音乐,以及发生在百姓身边的趣事为题材,深受百姓青睐。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欧群军 黄飞仙 李丽华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2020/04/27/715248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