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剑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三层手套、N95口罩、护目镜和防护屏,这个过程要花近20分钟才完成。
身材魁梧的何德剑,穿上防护服后显得有些臃肿。
红网时刻通讯员 刘振 郴州报道
“李某、王某、刘某……”2月7日上午9时许,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负责人何德剑在该院隔离病房区的办公室内核对待会儿要采集咽拭子标本的留观人员名单。
“今天早上一共要采集8位患者的咽拭子标本,量不算大。”何德剑说。
“这是整个确诊过程中风险最大的操作环节。”该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生李旭介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进行确诊或监控病情变化,需要获取咽拭子标本。采集咽拭子标本的过程中,患者摘下口罩张开嘴,会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这样的危险操作,自此次疫情发生以来,何德剑已进行了近三百次。
“几乎隔离区全部患者的咽拭子标本采集都是他在做。”李旭说。
9时许,何德剑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三层手套、N95口罩、护目镜和防护屏。这个过程对身高1米8个头的何德剑来说并不轻松,他花了近20分钟才完成。
“口罩密封好了吗”、“袖口扎紧”、“护目镜再检查一下”。 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护理组负责欧阳利芳“监督”着何德剑说道。
“你们都不要进去吧。”采集咽拭子标本过程中留观人员会脱下口罩,也会咳嗽、打喷嚏,风险很大,何德剑没让护士及其他人陪他进隔离病房。身材魁梧的他,穿上防护服后显得有些臃肿,他一个人打开病房门迈了进去,然后再紧紧关上。
10点半左右,何德剑从隔离病房出来,脱下防护服的他已汗流浃背。“采集一例标本,快的两三分钟,慢的五六分钟。”何德剑介绍,咽拭子标本主要来自咽部,采集时,他用压舌板压住患者舌头,然后再用棉签在患者咽部搅动。
“我与患者的面部距离只有30厘米左右,再远就不方便采集了。”何德剑说,患者本身就有咳嗽、打喷嚏的症状,加上异物伸进喉咙时,人会本能地咳嗽、呕吐,所以很容易沾染到病毒。
如果口罩绑得比较松,患者飞沫溅到防护屏内侧,或是口罩过滤效果不佳,何德剑都有可能感染患病。“虽然何主任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但我们知道他是不想年轻的医生护士过多地接触患者,把风险留给自己。”李旭说。
其实,这不是何德剑第一次奋不顾身冲锋在防控疫情一线。17年前,“非典”疫情发生时,何德剑是该院发热门诊的医师。“最多的时候一天涌进来100多位发热患者,一开始也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非典’患者。”
“说不怕是假的,起初进入发热门诊的队员们都会有压力。”何德剑直言道:“畏惧是因为不了解和不自信,为了消除畏惧,我们能做的,就是以科学专业的态度坦然应对‘万变’,强大自己的信心。”他用规范化培训和科室文化建设为团队注入“强心剂”。
10点45分,一位在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留观人员手机正在回播着央视春晚,主持人白岩松激情四射:“此时此刻,无数医护人员正在没有硝烟的‘疫情的战场’上忘我的工作。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下,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信息与信心成为抗击疫情最好的疫苗,给所有武汉人加油,向有的医务工作者表达感谢,更重要的是希望所有的人保护好自己,14亿人安全了,疫情也就结束了……”
一句句温暖如春、发自肺腑的问候与关切,承载着生命的重量,也承载着团结的力量。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刘振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