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2月6日讯(通讯员 刘平 朱光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作为“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坚持实践导向,做好结合文章,紧扣学、查、改、干、变“五字登科”,突出“四抓四看”,推进中注重抓武装头脑、抓问题导向、抓关键少数、抓正反典型,成效上注重看党性强起来没有、看干劲提起来没有、看民心聚起来没有、看产业兴起来没有,在群众家门口搞教育,让群众感受到大变化。
千名干部进万家。坚持把上门的群众当客人待,把村里的群众当亲戚走, 6000多名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对,217名干部下到村里任第一书记,2500多名乡村干部走村入户与群众“认亲戚”。“八大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县委推出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16条措施,实行“三推一选”“三个一批”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行正反典型激励警醒,树立重基层、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提振了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把群众工作作为考核“硬杠杠”,明确乡镇、村、工作队干部“三支队伍”调动调整、提拔重用,必须做到与所驻村群众100%认识、得到95%以上认可,引导党员干部把党群干群关系当生命抓。持续开展“弘扬半条被子精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实施听民意解民难、困难群众帮扶、矛盾纠纷化解、特色产业培育、农村环境整治、村务清理公开、乡风文明建设、扫黑除恶等“八大行动”,广大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项目一线、产业一线,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两封信一承诺”彰显为民情怀。县委主要领导先后向全县党员干部写了两封信,分送到千家万户。
千场夜谈到村庄。乡镇、村、工作队“三支队伍”到每个村组开“夜谈会”,听群众意见,找工作差距,商发展对策。会前搞调研。县级领导带头,各级领导干部跟进,白天走村入户田间谈,晚上查漏补缺围坐谈,当好政策法规宣讲员、群众服务办事员、生产发展指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通过到村组、企业、项目现场,察民情、听建议、解难题,形成调研报告1236个,发现梳理问题1428个,目前整改完成18个方面924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会中听民意。“夜谈”以联系村领导带头、驻村干部和工作队长为主,村主干共同参与,在广场、操坪、祠堂、村民家中与群众围灯畅谈。今年已开展“夜谈”活动5600多场,仅国庆期间就开展夜谈会647场,汇编整理脱贫巩固提升、乡村振兴、扫黑除恶、基层党建等方面的政策宣讲资料20余套,摸排各类问题4500余个,现场解决或政策解答实际问题近1652个,村民乐意与干部交谈的多了,群众的怨气少了,干群之间的关系拉得更近了。
千堂党课送上门。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拓宽党课“营养餐”派送渠道,确保全县党员参加主题教育一个不落。领导下去讲。从县委常委做起,全过程督导所联系分管领域抓好主题教育,带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到基层讲党课、抓学习、解难题、促工作。县委书记到所联系的土桥镇为各村支部书记集中上党课,县级领导到所联系的村至少上一堂党课,“三支队伍”干部上门给行动不便的党员或通过电话、视频给流动在外的党员每月上一堂党课。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党组织举办学习班、中心组学习会、专家辅导报告会805场次,开展专题研讨673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四项教育”406场次。
千件实事暖民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精力办好了一批民生实事,当好人民群众的暖心人。从回应期待改起。围绕“三问三答一变化”,问自己“我的工作职责是什么、我的差距不足是什么、我要做好什么”,回答好“敢不敢找出自己的问题、能不能找准自己的问题、急不急整改自己的问题”,看一看“群众是否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对照党章党规、“十八个是否”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切实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查摆问题 2944个,目前已完成整改2069个。以关键少数引领最大多数,抓好了41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打造党组织“五化建设”5个市级精品示范点、85个县级示范点,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刘平 朱光远
编辑:欧群军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