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华王乡东桥村地处偏避,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546户2448人,其中贫困户132户492人。两年前,走进村落,蜿蜒曲折的村道尽头消失在群山之间,三两个老叟在几近荒芜的田间劳作,东倒西歪的灌渠石壁杂乱无章,土夯的墙体、掉落的瓦砾、紧锁的大门……东桥村的一幕幕都在向世人述说着对脱贫的渴望。然而,这一切,自从李世栋带队驻村帮扶后,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两年间,李世栋踏遍了东桥村的每一寸土地
2015年10月8日,肩负着郴州市委、市政府的重托,现年57岁,刚刚因脑梗大病初愈的李世栋,带领着由市城管局、市科技局、市科协、中国人寿郴州分公司四个单位组成的精准扶贫工作队来到了东桥村,带来了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更带来了百姓脱贫的希望。
李世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实干型干部,他从一名普通干部到乡长再到县长,一路工作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实践方法,按理说来到东桥村本可以做“先生”,但是他始终将毛主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记在心上,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主动当好“学生”。
来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撸起袖子、下沉身子、摸清门子、记下样子,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为此,他主持下来了一次全村大“家访”。东桥村有1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何做好贫困户脱贫这篇责任重大的“文章”?“破题”是关键。
在他的带领下,工作队发放了126份问卷调查表,让村民填写他们的特长和发展生产的想法,遍访了136户贫困户,最少的走访过3次,最多的走访过10余次。每次走访他都与贫因户膝足谈心,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通过走访,他梳理出了东桥村致贫的主要原因。当他了解到村里因为只有一座年久失修、处于瘫痪状态的小二型水库,导致无水发展生产的困难后,他多方联系,争取多种支持,用了三个月时间,解决了农业生产用水最后2公里问题,修缮了水库设施,坝底重新做了隔槽,7000多米水渠全程硬化。
同时,他始终按照习总书记要求,扶贫工作不是造盆景,要真扶贫,扶真贫,让扶贫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在实际走访和多方侧面了解后,有28户假贫困户被“摘帽”,20多户真正的贫困家庭纳入了建档立卡范围。在驻村的这两年,他走遍了东桥村的每一寸土地,记清了每张贫困户的脸,哪家有几口人,有几个小孩上学,家里搞了什么产业,家庭有什么困难,他都一清二楚。
坚守“没有成效就没有尽职尽责”的帮扶要求,两年间,李世栋让东桥百姓幸福画卷入眼来
李世栋深知没有产业的支撑,脱贫就是“纸上谈兵”。
思路决定出路,他在摸清村情和贫困户的底子后,认为东桥山地、水域资源丰富,是发展产业好战场。
心动不如行动,李世栋采取“看、选、定”方式,立即着手组织贫困户去周边县学习参观,学习完后再到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真实想法,然后根据贫困户“点菜”方式精心确定了18个种养殖扶贫项目。
“种养未开始,培训已先行”,李世栋根据贫困户点的“菜单”,发动驻村工作队员回原单位筹集产业发展资金,并多次有针对性地邀请省市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贫困户种养技能培训,同时,还带领贫困户代表到外地学习。近年来,李世栋组织贫困户外出参观学习150余人次,请农业专家到村里上课传授知识30余堂次,贫困群众听课学习500余人次。
有了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撑,贫困户点“菜单”项目喜获丰收,先后开发沼虾养殖基地30亩,泥鳅养殖基地28亩,养猪场4个、出栏14000头,养鸭场一个、年出栏4000羽,养鸡场一个、年出栏10000只,还有黑山羊、山猪、竹鼠等特色养殖产业,全村 18个点单式的自主项目全部成功实施,全村贫困户基本实现了户户有产业项目,人人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曹仁春等4户贫困户开发山地养鸡150亩,养殖土鸡1万只,当年养殖,当年销售,每户收益近3万元,成功脱贫;贫困户曹小安通过到临武学习养鸭技术,承包了村里的水库养鸭,养殖临武鸭4000羽,养殖70天后,收益3.5万元;养虾项目技术性强,李世栋通过举办养虾贫困户学习会,让沼虾企业与养虾贫困户面对面结对,提供养虾技术培训,并聘请了海南技术员到东桥长驻,30亩罗氏沼虾试养成功,给40多贫困人口带来近30多万元的收入。
今年,在李世栋的带领下,采取东桥村与贫困户合作的模式,流转了本村50亩荒田,扩大沼虾黑鱼养殖基地,并已签订合同解决销售难题,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双赢。
“不抛弃每一户贫困户”是李世栋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态度,对因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他改变过去的直接给予资金帮扶模式,为492名贫困村民向上级争取每人15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并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和资金入股的方式入股神和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占股比例为49%。合作社由村里的能人负责管理,“入股”贫困户除了分红收入之外,还可就近在中药材基地务工,月工资稳妥超过2000元。
李世栋深知基础设施是东桥“硬伤”,他聚焦该村脱贫攻坚短板,把沙石公路全部拓宽硬化为水泥公路,完善了水利、卫生及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还新建了宜阳大桥,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难题,东桥百姓幸福画卷入眼来。
坚定“没有率先垂范班子就不能拧成一股绳”的信念,两年间,李世栋始终坚守脱贫主战场
一方面当好“班长”。当过乡长和县长的李世栋,有着很强的带班子能力。
他坚信要将这个由城管、科技、科协、中国人寿等单位组成的临时班子拧成一股绳,担当脱贫工作“尖刀连”,必须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为了防止工作队队员从原单位来到“天高皇帝远”的农村,对自己一下子松懈下来,工作呈现“放羊”状态,驻村工作队正式入驻后,他就着手给工作队建立了日常工作规章制度,包括日常学习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台账登记制度、工作报告制度、考勤登记制度等,确保驻村工作队员能严格遵守驻村帮扶的有关作风纪律规定。
制度建立后,他严格要求自己,他本人每月驻村时间平均都在22天以上,很多时候因事情忙,连节假日、公休日都驻在村里不回家。在进村的632天里,呼吸机陪了他632晚。脑梗死复发的危险期还没过,去年因劳累过度,李世栋在村里昏倒过一次,但第二天他又出现在贫困户家里,知情后的老百姓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党的十九大期间,工作队白天开展扶贫工作,他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组织大家学习十九大精神,并结合手上工作实际进行讨论,如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即将到期,发展长久产业群众有顾虑等很多以前犹豫不决的工作,都有了新的解决方向。为了专款专用,不留扶贫资金违纪使用隐患,他牵头制定了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队不管帮扶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不管帮扶项目资金的具体开支,帮扶资金实行村账乡管,由乡财政所按财政报账程序统一支付,资金账目由乡财政所统一做账管理,确保帮扶资金运行安全、高效。
为了减少开支,他和工作队员住在村委会腾出的几间简陋的房子里,并腾出一间作厨房,自己炒菜做饭,很多百姓感念工作队的帮助,经常送些自家种的蔬菜给工作队。
在他的影响下,百姓对村支两委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干群关系非常融洽。另一方面当好“第一书记”。他认真恪守“第一书记”职责。
他深知村支两委班子战斗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谋划本村发展长远大计的高度,决定着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速度,决定着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实程度。
借助全县村支两委换届时机,他和乡党委认真物色班子人选,东桥村原老支书罗贱森,在村支书岗位上干了25年,在村里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支村”两委”换届期间,李世栋找到老支书,在一番“掏心窝子”的沟通后,老支书主动让贤,把村党支部经过多年考察培养的年轻党员、经济能人曹联孝推荐为村支书候选人,并以高票当选,换届期间经过层层筛选,共更换了6名思想僵化的村民小组长,发展新党员2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名,现在的村班子中既有经验十足的往届村干部,又有文化素质高、懂电脑的返乡大学生和创业青年。
他还组织村支部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定期召开党员专题讨论会、支部会和党员民主生活会,邀请市直单位领导来村讲党课,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在他的带领下,村支两委新班子无论在思想认识、致富能力还是在班子活力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
当很多人问起李世栋,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非要坚持来驻村扶贫,他这样说道:“扶贫,不仅是要改变一个地方,更重要的是改变一个地方的人。我今年已57岁,过两年就退休了,但是作为党员,是没有退休这一说的,我还可以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回到东桥村来,为东桥村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办点事!”
东桥本没有桥,李世栋到来后,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履行着党和国家对于全面小康绝不落下一人的庄严承诺,为东桥村人民搭建起了一座座干群关系“同心桥”、全面小康“连心桥”。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唐志卓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