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郴州桂东:农民老郭的画艺人生

res01_attpic_brief.jpg

伴读图。

红网时刻郴州8月29日讯   现年68岁的桂东县农民郭德勋,中等身材,浓眉大眼,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画家。

说到“农民画家”,可能大多数人会认为他画的应该是身边的山水田园、农家生活、劳动场面……可他偏偏擅长画传统仕女、古典人物,作品深婉曲意,呈现出一片古韵清风。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笔者采访了他。

儿时种下梦想

1951年2月,郭德勋出生于桂东县沙田镇壕里村一户农家。小时候,母亲背着年幼的他去菜园里劳作,见到一园的菜花,他惊喜不已,久久不愿离去;上学时,捡到一块有画的碗片,他视如宝贝。他迷恋美,大凡有画的物品,都会爱不释手。

res07_attpic_brief.jpg

郭德勋正在绘画。

母亲绣的背带、枕套……有画、有花纹,他觉得十分可爱,照着样子画。奶奶在一所学校煮饭,他就像“跟屁虫”一样,跟在奶奶后面,有挑货郎来学校推销,箩筐中有连环画,郭德勋见了,就央求奶奶购买。连环画成了他小时候的美术教材。那时穷,画画的纸、笔、颜料等都是奢侈品,家里买不起,郭德勋就用树枝、瓦片当笔,石头、墙壁当纸来画画。老师上美术课,他认真听,一有空就画画,渐渐地摸索出了一套画画的诀窍,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课余画画,成了他最快乐的时光。

追梦之路并不平坦

1968年,在沙田读书的郭德勋,因“文革”而辍学。回到家中,他白天种地,晚上画画,并学会了拉胡琴、吹笛子。大队、公社有演出,总少不了他。他想去县剧团发展,没想到,县剧团解散了。找公社帮忙保送读大学或中专屡屡碰壁后,1977年,他参加了高考,却由于学业中断太久而落榜。失利后,他再次拿起画笔,背着他心爱的画夹,进农家,画梁床;去供销社画广告、画美术图;赶圩场,画肖像,收费一块、两块……“1978年,我在四都公社角塘大队画人物像,因无大队证明,也没有相关部门批准的证照,我被执法部门查处了……”说起当年的情景,郭德勋心酸不已。

1991年,郭德勋南下广东。因绘画功底不扎实,在广东找一个画画的工作岗位非常不易,他只好进了深圳一家玩具厂打工。住的房子窄,没条件画画,可他不想丢掉画笔,两年后又返回家乡,边务农,边函授学画画,主攻人物工笔画。这时,村中有人指指点点,说他不务正业。对此,他并不理会,他觉得自己画画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一种乐趣。他每天早晨起床后,除了做农活,只要一有时间,基本上就是画画。

res04_attpic_brief.jpg

仕女图。

中国绘画史中,人物画的历史最悠久,而以女性为题材的仕女画,不仅是传统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脉络和审美价值。数十年来,郭德勋痴迷于工笔仕女画,描摹大量名家作品,并尝试古游丝描、铁线描、琴弦描画法,通过穿插、重叠、藏露来展现古代妇女健康的美和雍容华贵的气质,受到专业人士好评,他的不少画作被民间收藏人士收藏。

1995年,郭德勋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经过系统学习的他,绘画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近年来,他的画作《忙耕》《孔子过泰山侧》《醉琴图》《仕女图》等先后在《美术大观》和《美术报》等报纸杂志发表,多幅作品入选湖南省、郴州市美术展、中国黄河魂艺术大展、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书画大展,展出后获得了很多专家的肯定。

(来源:郴州日报  陈俊文 文/图)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陈俊文

编辑:朱丽萍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2019/08/29/589907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