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郴州8月2日讯 退役军人刘绍波是桂东县沙田镇贝溪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刘绍波退役不褪色,始终把军人品质贯穿工作始终,当好脱贫攻坚的“排头兵”,和村民一道,实现了村庄的美丽蜕变。
实况:黄桃摘的怎么样了。
刘绍波今天很开心,等今年村里最后一批黄桃发往深圳,村里的黄桃基地和入股果林的贫困群众就能打个脱贫“翻身仗”了。
2017年初,主动请缨的刘绍波来到了贝溪村扶贫。作为一名在部队摸爬滚打二十余年的军转干部,从没有干过农村基层工作,怎样才能迅速找到发力点,打破贝溪村的贫困现状,刘绍波在来村里之前就想好了“作战计划”。
郴州市公安局驻桂东县沙田镇贝溪村扶贫队队长刘绍波说:“军人不打无准备之战,到这里来之后,我肯定是要按上面的要求,要打赢,打胜仗,按照部队的话说,就必须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必须全面了解我所在村的基本情况,才能够做到精准施策。”
产业是这场脱贫战役“突击”的关键,贝溪村生产出来的红薯干和黄桃口感绝佳,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交通、信息等条件成了制约了村里两大主打产业发展的“绊脚石”。面对困境,刘绍波没有退缩,他与村民一起奔走四方,帮村里的红薯干和黄桃都申请商标,打上了“高大上”的包装,让农产品搭上了电商“快车”。
郴州市公安局驻桂东县沙田镇贝溪村扶贫队队长刘绍波说:“致使我们的产品能够很快地畅销全国,所以现在我们老百姓生产积极性都很高,我们的农副产品也不愁销路。”
口袋鼓起来了,村民们的积极性和从前相比,也天翻地覆。两年来,村里红薯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230亩,黄桃种植面积增加到了500亩以上,这两年,贝溪村的产业规模正在以几何趋势发展。
桃先森黄桃基地负责人郭勇刚说:“我自己也想把黄桃种好,工作队也希望把黄桃种得越来越好,我们跟工作队是一条心的。”
刘绍波之所以能啃下产业发展这块“硬骨头”,这都得益于他的两个“老战友”和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按刘绍波的话来说就是,脱贫攻坚是一场战役,而他们这支帮扶工作队就是进入战场的主力部队,村里的产业项目、综治维稳、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都十分繁杂,要想打赢这场“战役”,必须上下一心。
桂东县沙田镇贝溪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许季说:“我们三人都是当兵出身的,工作上面配合比较默契,平时工作中间,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知道什么(互相)意思,能够把事情做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几年的努力下,贝溪村于顺利退出贫困村序列,173户贫困户528人顺利脱贫,村民人均年经济收入增加到12000余元。在这场脱贫这个大战场上,老兵刘绍波和他的队员们,打了一个漂亮的“胜战”。
郴州市公安局驻桂东县沙田镇贝溪村扶贫队队长刘绍波说:“作为曾经的军人,不管是在哪个战场,我认为一定要做到,退役不褪色,特别是当前,我们要严格按照中央所规定的,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监管的要求,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努力地提升巩固我们贝溪(村)的脱贫质量,让我们贝溪(村)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来源:郴州新闻联播 记者 范湘颖)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范湘颖
编辑:朱丽萍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