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实习记者 胡用梅 报道
编者按:“北马市场”曾汇聚郴州市民生活中所需要的林林总总,在这里,对于郴州人而言,它不仅仅是一个购物场所,更是几代人记忆的承载。当然,对它有着深厚感情的又何止是我们,于市场里面经营的摊主而言,“北马市场”是他们创业过程中特别的存在,是他们曾经为之付出全部的地方。现在,是该对这里说再见了,尽管留恋不舍,但是转身即是美好。
许衡林经营的家纺店是从父辈手上接过来的。1991年,父亲拖家带口地从衡阳来到郴州发展,最开始在郴桂路(现郴州北湖公园一带),也就是郴州最早的马路市场摆摊,经营雨伞,服装类等,直到1994年,随着北湖市场的落成,父亲也进驻了市场,改行做起了家纺门类生意,待生意有起色后,便带动家里的两个兄弟也来到郴州北湖市场做家纺生意。市场搬迁在即,他们三兄弟已经在华泰城综合体大楼一楼租好了门面,等装修好就搬过去,继续做家纺生意。
在北湖市场一楼做品牌箱包生意的大多是衡阳人。刘平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年刚好40岁。他们把大部分的青春年华奉献在了北湖市场。他们90年代来到郴州,刘平那时才10多岁,就看中了郴州有巨大的箱包需求市场,便开始联系厂家加工箱包,然后把成品直接批发给郴州的商户。这样做了几年,但是批发实在觉得太辛苦,后来干脆就自己开个门店,单独零售,简单轻松一点。目前,他的家人也都分布在其他城市做箱包生意,等市场关停后,刘平将和其他衡阳老乡搬到华泰城继续做箱包生意。他说,做生意要形成集群效应,这样才有利于吸引客流。
经营钟表和小家电生意的黄小飞,是1997年从耒阳来到郴州,刚来的时候在郴州的马路上修路做苦力,不甘于现状的他意识到,做苦力不是长久之计,要赚钱还得自己做生意,于是,2000年的时候便在北湖市场一楼盘下来一个店。做起了钟表和小家电生意,他经营的都是中高端的商品,零售的同时,还供货给超市和其他市场。接到搬迁通知,他于11月24号,正好在政府奖补6000元市场搬迁的期限内,签订了腾退协议。目前在华泰城23栋买了个49平米的门面,待装修好后,继续在那边做钟表和小家电生意。
黄智勇是曾经的郴州市柴油机厂的员工,2004年单位改制,他成了下岗工人,下岗后,来到母亲经营的年节装饰用品店。他们从1994年进驻北湖市场。他说,对联年货店比较特殊,只有在节庆日,过年时节生意会比较好,平时都是处于不赚钱的状态,现在市场要搬迁了,也不敢进太多货,但是现在又是年底了,需求又是最大的。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北湖市场20多年了,他表示北湖市场是他的另一个家,心中有太多不舍。这边门面在12月31日就到期了,目前已经签订了腾退协议,并在华泰城综合体大楼租好了门面。
乐观开朗的李俭飞,是郴州栖凤渡人,八年前从承租户手里转来三平方米不到的门面,经营女性最爱的小饰品,店内的小物件:发夹,帽子,围巾,袖套占据了小门面的全部空隙。她说,小饰品都是薄利多销,零售比较多,华泰城的话适合做批发,所以目前还没有确定好承接的门面,所以现在只能进行清仓甩卖,抢在市场关停前把货物清空。
经营仿真花店对于林红来说,虽然累但也快乐着。她介绍道,自己从小就特别喜爱花花草草。她回忆说,小时候的家门口是个小花园,一到春天自己种的植物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特别好看,羡煞旁人。父母在93年进入北湖市场,一直经营仿真花店,自己也学了插花艺术,近几年父母身体不佳,所以自己接手了过来。她说,插花一直是她的梦想,虽然辛苦,但是逐梦的过程却很快乐。她已经在12月20日下午,赶在政府奖补2000元的截止日期,签订了腾退协议,目前已经在华泰城租好了门面,明年准备搬过去,继续做自己钟爱的花艺生意。
颇具眼光的周女士,在93年筹建北湖市场的时候,自己出资订了二楼和三楼的两个门面,同时自己也是国营单位供销社的员工。下岗后,自己从租户手里收回一个门面,做起了鞋子生意,做鞋子十多年了,提到搬离北湖市场,她心中满是不舍,但也觉得搬迁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只能希望政府能够有一个合理的补偿。同时对未来市场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她表示先看看新市场的发展情况,再做要不要继续做鞋子的打算。
24岁的黄莉,在北湖市场三楼做童装生意,今年是第二年。初中毕业后,从家乡永兴来到郴州,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工作并不好找,端过盘子,卖过衣服。去年跟随阿姨来到北湖市场做童装。她说,没有想到市场这么快就搬迁了。可能会去附近的金阳市场,继续做童装生意,不想就这么放弃自己的事业。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编辑:胡用梅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