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讲述 | 宜章扎营坳 村民救治红军的故事

????_20180921105302.jpg

刘士合之孙刘志勇(左一)介绍当年藏红军伤员的房屋。

????_20180921105307.jpg

当年红军藏身的虎形榜山洞。

宜章县是工农红军长征突破的第三道防线所在地,当地群众曾护送中央红军八万余人经过,先后安置养护红军伤病员300余人,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近日,听闻宜章县五岭镇浒口村有一个“红军洞”,是当年村民救治红军的地方,笔者便与宜章县委宣传部、史志办、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的同志们一道来到浒口村燕子窝(因驻扎红军后改名为扎营坳),对当事人的后代刘志勇(刘士合的孙子)、刘松林(刘士茂的孙子)等人进行了走访,了解那段险象环生又情深义重的过往……

浒口村22组的燕子窝自然村,是一个普通而贫瘠的山寮,大山莽莽,四面环山,村庄仿佛挂在半山腰上。这里山多、石头多、岩洞多;人少、旱地少、水田更少。解放前,村民基本靠吃红薯、芋头生存,此外,这里出产梨子。当地有一户人家比较殷实,那就是刘士合,他除了务农,还是个土郎中,懂一些草药知识。刘士合家里有四栋主屋二十多间房,还有杂房多间,十多亩田土,娶了一妻一妾。燕子窝只有十多户人家、不到一百口人,村民全部姓刘,大家过着辛劳而平静的生活。

1934年11月的一天,一件事打破了这里的平静。这天,刘士合(1895—1964年)、刘士茂(1892—1968年)、刘士田(1904—1979年)、刘士住(1911—1992年)四个堂兄弟,一同挑梨去里田圩场卖梨,一个单程有二十多公里山路。由于当时民众经济困难,梨子并不好卖,傍晚时分他们把梨卖得差不多了,才往回赶。在一条山坳小路上,走在前面的刘士合感觉草鞋非常粘,像是踩上了什么东西,他低头一看,惊出一身冷汗,原来,路上留下了断断续续的血迹。“不好,我先到前面看看,你们先躲藏起来。”刘士合说。平常,因刘士合有计谋、有主见、有公心,大家都听他的。刘士合独自往前走,走了几十米,又吓了一大跳,在微弱的光线下,只见路边上躺着很多血迹斑斑的尸体,且身着军装,看着像是刚刚发生了一场战役。

刘士合边走边看,看还有没有活着的人,这时,他发现了一个人正痛苦地低声呻吟着。“你们快过来,这里有受伤的人!”刘士合马上招呼几个兄弟过来。一问,这位伤员名叫万春元,右腿膝关节受枪伤,此时他又痛又饿又累,已经走不动了。“好像是当兵的,能不能救?会不会有麻烦?”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知道救人意味着风险。“总不能见死不救吧!”刘士合说。正说完,又听到不远处有传来一个声音:“老乡,我们是红军,专门为穷苦人打天下的,我们都受了伤,赶不上队伍了……”一群士兵从周边围了过来,这些伤员有三十二个人,其中万春元受伤最重,其他人还能勉强走路。刘士合立即决定由刘士田以最快速度先赶回村里,找到人和梯子来抬万春元;刘士茂、刘士住陪同三十一个伤员慢慢回村;刘士合则陪在万春云身边进行照料。三个多小时后,三十多个伤员才陆续进村,重伤员万春元也被村民们一路摸黑抬回来了。他们全部躲进了刘士合家的楼上,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刘士合妻子曾氏、妾孙氏等家庭成员都忙碌起来,烧热水、煮土豆、煮红薯、煮腌菜,用苎麻管点火去土里摘萝卜、白菜煮好给红军伤员充饥。刘士合最忙碌,他把家里储备的草药都拿出来,仔细清理、包扎好万春元的伤口后,又为其他受伤的红军包扎伤口,刘士茂、刘士田、刘士住等人在一旁帮忙,全部收拾妥当天已经大亮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村民们行动隐秘,但还是让国民党爪牙知道了这事。暗藏于民众中的国民党爪牙刘某某悄悄找到刘士合、刘士田说:“这些红军不能留,要么让他们赶紧离开,要么报告治安团全部杀掉,不然会株连九族,连累全村人!”“不行,这些人都有较重的伤,身体都很虚弱,会死在路上的。”“再说,他们与我们无怨无仇,我们不能杀他们,等几天,再让他们走。”刘士合、刘士田说。

为了安全起见,傍晚,刘士合、刘士田、刘士茂、刘士住向红军伤员说明了情况。红军也清楚当前形势危急,同意马上转移。经讨论,当晚深夜时分,三十一个轻伤人员被村民们转移至村外约1.5公里远的虎形榜山洞,为了便于养伤,重伤员万春元转移至离村约三百米的石壁下,躲入茅柴中。

刚转移不久,刘某某与治安团主任欧某某组织了近百号人马围了过来。村民们说:“红军都走了,他们有枪,我们也没有办法阻止。”治安团搜索了刘士合家的每个房间,没有发现红军,气急败坏的治安团成员用枪指着刘士合破口大骂,还打了他一顿后才解恨离开。

湘南特委、宜乐县委和游击队接受中革军委任务,发动群众开展支援红军的统一行动,他们秘密联系上刘士合,托他组织村民帮助红军渡过难关。刘士合点头应诺,每天煮两担红薯、芋头、南瓜、小菜,备上草药,深夜时分与其妻妾曾氏、孙氏悄悄送入虎形榜山洞中,给红军充饥,为红军换药。治安团还不时到村里搜查,仍然一无所获。

一连坚持了十余天,在刘士合及村民们的细心料理、精心治疗下,伤员们的身体逐渐恢复了。一天傍晚,吃过晚餐后,为首的红军战士对刘士合等人说:“感谢老乡们的帮助,我们三十一个人要去寻找组织,寻找部队,恳请你们照顾好万春元同志。”刘士合应道:“你们放心吧,我们保证会医治好万春元,并保证他的安全”。

红军含泪与村民们握手告别,他们走后不久,远处就传来了枪声。刘士合觉得事情不妙,估摸着是刚走的红军被国民党爪牙发现了。刘士合立马带着刘士田等堂兄弟追寻红军,在浒口村的河边,他们发现了准备离开的红军与国民党爪牙正在进行枪战。刘士合是浒口村的女婿,他熟悉这一带的地势环境,迅速带领这三十一个红军躲藏在浒口学校后山的山洞里,待外面平静后,刘士合带路将三十一个红军安全送离了浒口,红军匆匆告別寻找大部队去了。

三十一个红军脱险转移后,万春元继续留在石壁下,等风声平息后,他被接回到刘士合家的楼上,躲藏着继续养伤。这一养伤,共住了7个月整。这期间,万春元与刘士合全家,与刘士茂、刘士田、刘士住等人建立了如亲兄弟般的深厚情谊,称他们为“救命恩人”。万春元是江西省兴国县崇贤乡山角村人,1908年出生,1930年当兵入伍,是红三军团六师十八团一营部文书。由于他联系不到部队,万春元只得放弃追随部队,当时形势严峻,他只好返回江西故乡再作打算。离开时,刘士合为万春元准备了一袋干粮和4块大洋做盘缠。为了安全起见,刘士合与刘士田还一路护送万春元到广东韶关才分手告别。万春元临别时,许诺有生之年还会回来看望“恩人们”。

这一别,就是几十年,万春元与刘士合常有书信来往。1963年,万春元又回到了燕子窝,送给每家每户一个脸盆、一条毛巾。久别相逢,已见苍老,大家高兴之余,不禁感慨万分。万春元来到当年养伤的石壁下、红军藏身的虎形榜山洞等地,回忆当年被救治养伤的日子,并与村民一起劳动,住了十来天才依依惜别。

返回前,万春元热情邀请刘士合等人去他江西老家看看。之后,刘士合等人来到万春元位于江西的家,小住了几天,刘士合题词留言“三春回元”,并作诗:“春秋遇过三十年,光荣卫国留我县。泥洞岩石作旅馆,安然回梓乐家圆。元日朝夕心不忘,千山万水思恩良。谊友畅叙心衷曲,且比桃园义气长。”万春元把恩人刘士合的题词砌到房屋的门楣上,希望代代相传、铭记恩情。

1965年,万春元得知刘士合离世的消息,万分悲痛。他从江西赶到宜章刘士合家,在刘士合的墓前痛哭了几个小时。如今,万春元和刘士合的后人还时常来往、互相走访。1977年,刘士合的儿子刘远胜、刘士田的儿子刘光亮等人受邀再次到江西万春元家做客。不是骨肉胜似骨肉的深情厚谊,仍在传承延续。

文/图 刘从武

来源:今日郴州

作者:刘从武

编辑:龙芳华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