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白水瑶族乡民族村航拍图。
红网时刻9月7日讯 (通讯员 肖井冬 王成家 欧阳常海)9月7日,清晨的桂阳县白水瑶族自治乡民族村雾气朦胧,村支书赵华很早就起床,在村里走街串户,跟村民商量组建农业合作社的相关事宜。
白水瑶族乡民族村,是桂阳县西北最偏远的一个行政村,总人口678人,其中瑶族人口占75%以上。因交通不便,大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这个山清水秀的瑶族村曾一度产业发展滞后,直2017年底才从省级贫困村出列。
民族村村支书赵华正在办公。
赵华是一名80后,也是民族村里土生土长的瑶族青年,体型微胖的他,说话温文尔雅,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印象。2001年,他从师范学校毕业后,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到深圳等沿海地区打拼,曾办过教育培训机构,做过上市公司的高管,2012年在苏州创办了一家服装公司,年收入超过200万元。
尽管在外面闯出了一番事业,可是赵华一直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2016年,他回乡探亲,看着家乡的悠悠青山、潺潺溪水,风景亮丽,不少村民却仍然过着贫穷的生活,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有了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念头。
2017年初,他毅然放弃了如日中天的事业,选择了回家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在当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他以全票当选为民族村党支部书记。
瑶族群众在跳竹竿舞。
“当初我去读师范,本来就是想回乡教书育人,可惜没能分配回来。”赵华说,他一直想要给家乡做点事情,如今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回故乡建家乡既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也是在圆自己心中的梦。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当选为村支书后,赵华明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首先做的事情便是组织全村的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中国共产党章程》,教育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乐于奉献。同时,他还对支部学习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进行了完善,使村“两委”的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赵华还经常组织开展“比、查、看”活动,即“党员与群众比,查经济发展,看谁更富裕;党员与党员比,查党性观念,看谁更先进”。通过这项活动,让党员看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从而更清楚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为群众提供更好地服务。
瑶族武术表演。
“教育讲究因材施教,帮扶讲究因户施策。”赵华虽然是第一次担任村支书,可是从事过教育行业并经营过数家企业的他对治理乡村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在他的带领下,民族村的党员干部和群众靠山吃山,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种养项目及瑶族刺绣,每家每户发展家庭产业的动力越来越足。
此外,赵华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全村的发展规划,着手将民族村打造成瑶族特色村寨,向上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在村中修建瑶族特色的牌楼、庭院和坐歌堂。
瑶族歌舞晚会。(资料图)
同时,赵华为了让瑶族文化能够在村里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积极组建瑶族文化艺术团队,将村中的瑶歌传承人、瑶族武术传承人、瑶族刺绣传承人集结在一起,以杨柳中心校为试点,开展瑶族双语教学、瑶族歌舞进课堂等活动,使年轻一代认识、了解和欣赏瑶族民间艺术,增强民族情感、树立民族信念。
“能够在团里把瑶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打心里高兴。”赵春茂是民族村瑶族文化艺术团的成员,年过50岁的他曾担心加入艺术团会影响自己的生产劳作,不肯加入,在赵华多次真诚地游说下才决定加入。
通过赵华一年多的努力,民族村的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村容村貌大大改善,村民收入稳定增长,文化传承氛围日益浓厚。
来源:红网
作者:肖井冬 王成家 欧阳常海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