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维护健康水生态、保障水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2017年,全市水利系统紧紧围绕建设“五个郴州”总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总方针,统筹农村、城市、生态水利,探索经营水利,努力构建“水系连通、水道畅通、量质同升、安全高效”的郴州现代水网。
以痕迹工作法抓防汛
2017年,湖南经历了1951年以来最强降水过程,强降雨反复“浇灌”着三湘大地。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郴州市水利局把水利安全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围绕责任落实、隐患排查、整改落地三个方面,探索抓水利安全的痕迹工作法,建立了“部署、检查、分析汇总、督办、整改”全程留痕的防汛和水利安全检查工作机制,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形成了闭合式、可追溯的水利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模式,把水利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为把防汛工作落到实处,全市共派出56个督查组对各地备汛、责任制落实、预案修订、队伍组建、物资经费落实、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常态化、不定期检查,共排查出重点山洪灾害危险区108处,涉水险工隐患370处,中心城区度汛安全隐患16处;开展了10次明察暗访,下发督查通报9期,发放督办函和整改意见书400余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去年全市上千处有一定规模在建水利项目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防范了13轮较强降雨过程,取得了“不溃一库一坝、不发生人员伤亡,最大程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的成绩。郴州市水利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7年度全省抗洪救灾先进集体”。
用项目建设推动监管
水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生命之源。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市水利局全力做好争资立项工作,争取到38处中小河流、6个县的四水治理项目、120处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进入了全国《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争取中省投资7.62亿元,去年11月底已经完成中央投资85.5%,桂阳、北湖两个项目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在做好争资立项的同时,市水利局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全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莽山水库完成总投资13.34亿元,年度完成投资5.71亿元;江源水库和桂阳县桃源水库相继成功蓄水,茶安水库大坝顺利完建,黄口堰水库大坝主体完成,三百蹬水库大坝截流完成,坝基开始浇筑……
要想项目建设保质保量,监管必须到位。为此,郴州市水利局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落实水库工程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设施、管护人员、管护经费、管护机制、监督考核,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全市各地按照管理权限落实了以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逐库落实政府责任人、水库主管部门责任人和管理单位责任人,做到了每座水库有专人管护。
全市11个县(市、区)都成立了水利建设管理中心,推行项目法人招标、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模式,正在建设中的莽山水库作为全国12个社会资本参与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被纳入国家层面联系的第一批PPP试点水利项目。为确保在建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严格按照《关于开展全市重点水利建设项目远程视频动态考勤监管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对全市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实施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动态考勤监督管理。去年10月出台了《郴州市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市场行为考核规定(试行)》,将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有关管理部门以及参与郴州市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纳入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市场行为考核范围,实行年度考核制,并将考核成果应用到招投标活动中,强化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了水利建设市场。
推行河长制抓实管水
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2016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经过多年探索,由党政领导担任河长,依法依规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协调整合各方力量,促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的工作制度终于被确定为“河长制”。
自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目前,全市567条河流、54座水库(湖泊)均有相应河长负责,郴州市“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已全面建立,郴州市已有1864个行政村落实村级河长。
2017年10月,郴州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成功通过水利部验收。“郴州经验对南方丘陵山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尤其是矿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价值,示范引领作用显著。”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对郴州水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7年11月2日,东江湖水利风景区更是作为唯一一张“湖南名片”,参加了在珠海召开的典型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经验交流会,与来自全国的40多家国家水利风景区共话“河长制”下的水生态治理。
如果说在河湖的管理上,制度是基础,执行是保障,那么开展水生态修复无疑是河湖管理的强有力支撑。三年来,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94个项目有序推进,47个试点项目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228.6亿元,占计划的124.65%,项目完成率100%,25项试点指标已全部达到或超过目标值。去年5月22日,水利部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对郴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进行技术评估,郴州市以91.2分的成绩通过技术评估。10月20日,郴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了省政府行政验收。
2018年工作思路
抓实防汛抗旱工作——充分发挥“痕迹工作法”抓防汛和安全生产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健全制度,切实把防汛和安全生产抓实抓好。
抓实重点民生水利项目建设——以“两大建设三大工程”(即推进莽山水库重大水利工程、防汛抗旱薄弱环节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沟渠疏浚整治畅通、高山禾花鱼基地建设三大工程),全面铺开今冬明春的农田水利建设。
确保全面推行“河长制”取得实效——全面建立“河长制”责任体系,明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以西河、西湖、骆仙湖、东波水库等组成的中心城区重点流域水生态修复项目为突出破口,带动市本级河流管护取得实质性成效,让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分享得到河长制实施带来的红利。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问题为导向,落实整改措施;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抓实涉水执法检查;以试点创建为契机,扎实推进水资源管理。
全力推动从严治党和作风建设不断深入——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为主线,不断强化全局干部职工“四个意识”,增强学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的自觉性。
(郴州日报记者 骆斐)
来源:红网
作者:骆斐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