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光红 李文飞
老板椅,空调房,标准化厂房,自动化生产线,身着工作服的工人忙而有序……走进嘉禾县龙潭镇亮亮豆制品加工有限公司,颠覆了笔者之前对豆腐作坊的印象。
王小亮出生在豆腐世家。爷爷曾在广东连州做了几十年的豆腐生意,父亲都是在广东出生和长大的。后来,因为办人民公社,王小亮的爷爷才带着一家老小回到湖南。爷爷年迈后,父亲又磨了几十年的豆腐。
“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从小耳濡目染,王小亮知道做豆腐的艰辛。父母每天晚上12点多钟就起床,等炸好豆腐后,一大早还要挑着担子走村串户去叫卖。“一天24小时,几乎要做18小时,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赚不了几个钱。”
王小亮从懂事起,就帮父母打下手。砍柴,推磨,磨石膏,挑水,烧火,炸豆腐,小学还没毕业,王小亮就学会了做豆腐的全套工序。“儿呀,做豆腐虽然辛苦,但可以卖钱和做菜,豆腐渣还可以用来喂猪,我们王家做豆腐的祖业,就靠你和哥哥来传承了。”父亲本想子承父业,王小亮嘴上答应,心里却不想干。
初中毕业后,王小亮在家办猪场。后来,又辗转广东,收过废品、做过图书批发,经营过超市。2006年,在广东积累了“第一桶金”的王小亮,本想回家乡开办超市,却因为出租方违约,让他一夜之间损失了20多万元。
生意上遭遇了滑铁卢之后,王小亮一时陷入困惑。父母和妻子都劝他改行磨豆腐。“利润虽不高,但亏本没有份。”特别是妻子,还以“离家出走”相要挟。无奈之下,王小亮听从了父母和妻子的忠告。
“捧着金饭碗,不怕没饭吃!”靠着磨豆腐这个祖传手艺,王小亮不仅成功逆袭,而且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
2010年下半年,王小亮开始做起了豆腐买卖。刚开始时,王小亮每天才磨30斤豆子,做点满心豆腐、长豆腐和水豆腐,用摩托车驮着到附近的社塘、大方元和龙潭圩去卖。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他的豆腐用精选的十月豆做原料,再加上有祖传的秘方和甘甜的山泉水做保障,很快就征服了消费者。王小亮每天做两板水豆腐,四筐油豆腐,两筐脆皮豆腐,半晌午就卖光了。除去成本,还有200元的利润。
时间一长,王小亮的豆腐小有名气,销量也与日俱增。特别是到了农历十二月,更加畅销,每逢赶圩时,他的销售额都突破千元以上。到了第二年,他到龙潭圩已经租下三个摊位,最多时,一圩要卖28板满心豆腐,12筐脆皮豆腐,4个人收钱,还忙得手忙脚乱,让那些一圩只卖一板满心豆腐或脆皮豆腐的同行,只有羡慕忌妒恨的份。袁家圩、泮头跃进圩的销量,也十分惊人。为了方便运输,第二年,王小亮将两轮摩托换成了三轮摩托。
馅豆腐是嘉禾人民爱吃的一道家常菜。做馅豆腐,少不了空心豆腐。可是,偏偏父亲没有学到爷爷做空心豆腐的秘诀。王小亮是一个不轻易服输的人,他下定决心自学做空心豆腐。他用豆子反复做实验,连做包子的发酵粉都用上了,仍无济于事。历时半年,试验上百次,耗费两千多斤豆子之后,他终于做出了皮薄、味美的空心豆腐。
凭借空心豆腐、脆皮豆腐等拳头产品,王小亮迅速开拓了宁远、蓝山和新田等周边县市的市场。市场销路扩大后,王小亮购买了电动磨浆机、豆腐压榨机,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劳动效率。
到2012年,王小亮的豆腐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万元。
王小亮发了,但他没有小富即安。
2015年,王小亮投资800余万元,新建了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的新厂房,引进了筛选、发泡、磨浆、蒸汽加热、压榨、炸豆腐等机械化生产设备。
生产工艺改进后,产量提高了,王小亮的豆腐很快畅销嘉禾、宁远和东莞等地。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16年,王小亮携带特干、脆皮、满心等豆腐产品,到郴州参加湖南省名优商品交易展览会。他现场烹饪,吸引了众多前来参观的人品尝和选购。参展期间,王小亮的展位前人气爆棚,豆腐供不应求,最多的时候,一天销售逾万元。湖北武汉、上海等地的老板,还向王小亮伸出橄榄枝,要与他合作办厂;郴州餐饮协会也主动找他合作。
展销会后,王小亮趁热打铁,在郴州幼儿园、学校、超市和菜市场,搞起亲子活动、现场体验等促销活动。很快,王小亮的豆腐就成功打开了一完小、生源超市、三里田、罗家井、东风路等市场。
商业嗅觉敏感的王小亮,总能比同行先行一步。2015年,他成功注册了嘉禾县亮亮豆制品加工有限公司;2016年,他的企业成功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2017年3月,他成功注册了“亮嘢”商标。
短短几年,王小亮的公司成长为全县食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公司常年安排50余人农民工就业,旺季时达到80余人,还与袁家、龙潭、临武三合等地的农民签订了1200多亩大豆种植合同。
如今,王小亮的公司准备再次扩张,引进豆浆、豆腐罐头、袋装休闲豆腐等系列产品生产线。“5年内,公司有望实现产值过亿元的目标。”王小亮憧憬着公司的美好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何光红 李文飞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